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逢一载酒夜过燕邸
不是扬雄宅,谁人载酒来。
鸣驺惊犬吠,掩户命童开。
客计怜同调,乡心共一杯。
帝城今少禁,车骑任迟回。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载酒的夜晚,我来到燕家的客舍。
这里不是扬雄的宅子,谁来给我送酒呢?
马鸣声惊动了犬吠,我让孩子把门关上。
客人之间相互怜惜,乡愁在一杯酒中共鸣。
如今都城的禁令减少,车马可以随意进出。
注释:
- 扬雄:西汉著名的学者,代表作品有《法言》。这里指的是其宅邸。
- 鸣驺:马的叫声,这里指客人到来时马的鸣叫。
- 童:指小孩子,这里是门童。
- 怜同调:表示对彼此的同情与共鸣。
- 乡心:思乡之情。
- 帝城:指京城,可能是指明朝的南京或北京。
- 车骑:指车马等交通工具。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罗奕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诗人游历途中,游玩燕家时的心境,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乡土的眷恋,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开放与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聚会的场景,作者以酒为媒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乡愁。开头两句直入主题,强调“不是扬雄宅”,似乎暗示了作者对友人身份的怀疑或不满,接着通过“鸣驺惊犬吠”的描写,生动地呈现出客人到来时的情景,仿佛一切都在瞬间静止。后两句则转为感慨,乡心共饮一杯,意在传达酒中有情,情中有酒的意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思绪和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马的鸣叫、犬的吠声,又有酒的香醇,构成了一幅热闹而又温馨的聚会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以“逢一载酒夜过燕邸”引入,营造出夜晚聚会的氛围。
- “不是扬雄宅,谁人载酒来”表达了对酒的渴望与对环境的陌生感,似乎在暗示一个不如意的情境。
- “鸣驺惊犬吠”描绘了马车的到来与犬吠的反应,生动而形象。
- “掩户命童开”,体现了诗人对待客人礼遇的认真。
- “客计怜同调,乡心共一杯”表达了共同的情感和乡愁,以酒联结彼此的心灵。
- “帝城今少禁,车骑任迟回”反映了当时社会变化,车马通行无阻,暗示了自由与开放。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马的鸣叫与犬吠拟人化,增强了情景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酒的聚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与自由,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酒:象征着友谊与团聚,承载着情感。
- 马:象征着旅行与聚会的开始。
- 犬:代表着家庭与温暖的环境。
- 乡心:代表着思乡之情,极具人文关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扬雄”是何方人物?
- A. 唐代诗人
- B. 西汉学者
- C. 明代小说家
- D. 宋代词人
-
诗中“鸣驺惊犬吠”意指什么?
- A. 马叫声吓到了狗
- B. 狗在叫唤
- C. 客人到来
- D. 以上皆是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思乡
- B. 友谊
- C. 酒
- D. 以上皆是
-
答案:
- B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但侧重于离别之苦与长途跋涉的艰辛。
- 《月下独酌》则展现了独自一人饮酒的孤独,与本诗的聚会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