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

时间: 2025-01-16 22:39:49

日落江风起,天寒海雾迷。

岸欹仍削壁,沙尽更斜溪。

野草山山火,荒村处处鼙。

感时伤暮色,沉醉任羁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落江风起,天寒海雾迷。
岸欹仍削壁,沙尽更斜溪。
野草山山火,荒村处处鼙。
感时伤暮色,沉醉任羁栖。

白话文翻译:

日落时分,江边的风开始吹起,天色寒冷,海上雾气弥漫。
岸边的山石依旧屹立,沙滩已被冲刷得光滑,溪水越发倾斜。
山野中的干草被点燃,荒凉的村庄里鼓声阵阵。
感慨此时此景,心中对暮色感到伤感,沉醉于此,任由心情随意飘荡。

注释:

  • 江风:江边的风,指江面上吹来的风。
  • 海雾:海上弥漫的雾气,指能见度低的天气,增加了景象的朦胧感。
  • 岸欹:岸边的山石倾斜,形容自然地貌的险峻。
  • 削壁:削平的山壁,指岸边的山体陡峭。
  • 沙尽:沙滩被冲刷得几乎看不见,暗示着水流的力量。
  • 斜溪:溪水倾斜流动,景象的动态表现。
  • 野草山山火:山野中的草木被火焚烧,表现出荒凉与凄凉的气氛。
  • 荒村:荒废的村庄,暗示着人烟稀少。
  • :一种击打乐器,表现出鼓声的回响。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对时光流逝与人事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是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奕佐,明代诗人,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在明代,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许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与对人生的感悟。这首《日落》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寄托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日落》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日落时分的凄美与忧伤。开篇的“日落江风起,天寒海雾迷”便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寒冷的氛围,仿佛在提醒人们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诗中“岸欹仍削壁,沙尽更斜溪”的描写,不仅描绘了自然地貌的变化,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随着“野草山山火,荒村处处鼙”的出现,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荒凉与孤独的主题,展现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鼓声的回响似乎在呼唤着过往的记忆与情感。

最后两句“感时伤暮色,沉醉任羁栖”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对暮色的感伤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沉醉于自然之美却又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矛盾心情。这首诗不仅在意象上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更在情感上引发读者对人生、自然和时间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落江风起:日落之时,江边的风开始吹起,传达出一种宁静和温柔的氛围。
  • 天寒海雾迷:天空变得寒冷,海面上雾气弥漫,增强了孤寂的感觉。
  • 岸欹仍削壁:岸边的山石依旧坚固,暗示自然的恒久。
  • 沙尽更斜溪:沙滩的流失与溪水的倾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野草山山火:山野中干草被火焚烧,带来一种悲凉的景象。
  • 荒村处处鼙:荒凉的村庄中传来鼓声,增添了孤寂与神秘的气氛。
  • 感时伤暮色: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暮色的伤感交汇。
  • 沉醉任羁栖:沉醉于眼前的景象,放任心灵的羁绊,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心情,构建情感与环境的联系。
  • 对仗:如“岸欹仍削壁,沙尽更斜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落:象征着结束与衰退,暗示时间流逝。
  • 江风:代表着自然的气息,传递出清新的感觉。
  • 海雾:象征着迷茫与不确定,增添了情感的深刻性。
  • 荒村:象征着孤独与被遗忘,暗示人情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感伤
    • C. 平静
  2. “荒村处处鼙”中的“鼙”指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动物
    • C. 一种植物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 A. 轻松愉快
    • B. 愁苦伤感
    • C. 激昂奋发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罗奕佐的《日落》都描绘了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慨,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罗奕佐则结合了更多的感伤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罗奕佐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