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晚发》

时间: 2024-12-30 23:28:35

整驾出孤城,中天月尚明。

雪花侵野白,烟树隐林平。

山逐行人改,云从去马生。

传言大陂口,畏路转关情。

意思解释

惠来晚发

作者: 罗奕佐 〔明代〕

原文展示:

整驾出孤城,中天月尚明。
雪花侵野白,烟树隐林平。
山逐行人改,云从去马生。
传言大陂口,畏路转关情。

白话文翻译:

整装待发离开孤城,正值中天月光依然明亮。
雪花覆盖了野外的白色,烟雾笼罩着树木,隐约可见平坦的林间。
山随着行人的脚步而改变,云彩随着马儿的离去而生长。
传言说在大陂口,有人因路途艰险而心生畏惧。

注释:

  • 整驾:整理车马,准备出发。
  • 孤城:指偏远或孤立的城池。
  • 雪花侵野白:雪花覆盖在大地上,形成一片白色的景象。
  •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 山逐行人改:山的形态因行人的经过而有所变化。
  • 云从去马生:云彩随着马的离去而聚散。
  • 传言:流传的信息或消息。
  • 大陂口:特指一个地名或关口。
  • 畏路转关情:因道路艰难而感到恐惧的情感。

典故解析:

  • “传言大陂口”可理解为古时旅行者常在此地停留并交流信息,反映了人们对路途的恐惧与敬畏,是对自然环境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奕佐,明代文学家,以诗歌、散文及书法闻名,风格多变且富有情感,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惠来晚发》写于诗人出发旅行的时刻,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惠来晚发》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的古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出发时的自然景色,通过对孤城、月光、雪花、烟树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虑的氛围。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心境。诗中的“整驾出孤城”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出发,更是心理上的一种解脱与追求。随着行人而变的山,似乎在诉说着旅途的艰辛与变幻无常,而“云从去马生”则描绘了旅途中自然景象的动态变化。最后的“传言大陂口,畏路转关情”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引向高潮,表达了对未知与不确定性的恐惧。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整驾出孤城:描绘了出发的场景,暗示即将告别孤独的环境。
  2. 中天月尚明:强调时间为正午,月亮依旧明亮,形成奇特的景象。
  3. 雪花侵野白:描绘了雪花覆盖大地的静谧与美丽。
  4. 烟树隐林平:烟雾中的树木给人一种神秘感,暗示自然的朦胧与美丽。
  5. 山逐行人改:说明山脉因人的经过而改变,暗示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
  6. 云从去马生:云彩随着马的去往聚散,表现出一种动态的景象。
  7. 传言大陂口:引入流传的消息,带有一种叙述感。
  8. 畏路转关情:表达了对艰难路途的恐惧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雪花和烟雾的使用,赋予自然以情感。
  • 拟人:如“山逐行人改”,将自然赋予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全诗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旅行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对未知的惧怕和对生命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城:象征孤独与逃避。
  • 明月:象征希望与指引。
  • 雪花:象征纯洁与静谧。
  • 烟树:象征神秘与朦胧。
  • :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变幻。
  • :象征时空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整驾出孤城”意味着什么?

    • A. 离开城市
    • B. 准备出发
    • C. 进入城市
  2. 诗人对雪花的描绘意在表现什么?

    • A. 冷漠
    • B. 美丽与宁静
    • C. 凶险
  3. 诗中的“山逐行人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 B. 自然的无情
    • C. 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津》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惠来晚发》: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旅途的感悟,但《登高》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慨,而《惠来晚发》则更注重旅途中的自然景象。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清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