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丈并桨南归索余鹪鹩园诗舟次鹅湖萧然无事辄以艰韵成之政得五首言之不次冀略之耳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3:26: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心不在远,人境寄幽栖。
夹竹开丛径,穿池灌药畦。
閒行扫石坐,得意剪桐题。
岂但冥鸿理,还看养木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认为,心灵的契合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寄托在幽静的人间。走在夹竹林中开辟的小径上,穿过池塘,经过药草的田畦,诗人悠闲地走着,随意地坐在石头上,心中得意时在桐树上题写。诗人不仅思考着高远的理想,也在细心观察养殖的木鸡。
注释
- 会心: 心灵的契合。
- 人境: 人世间的环境。
- 幽栖: 幽静栖息。
- 夹竹: 竹子成排生长的地方。
- 药畦: 种植药草的田地。
- 閒行: 悠闲地走。
- 扫石坐: 坐在石头上,随意放松。
- 剪桐题: 在桐树上题写诗句。
- 冥鸿理: 高远的志向或理想。
- 木鸡: 一种鸟类,象征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奕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在当时流传甚广,风格清新,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或许是在一次游历中创作而成,诗人处于一种闲适的状态,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罗奕佐的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淡然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身边自然风光的细致观察与深切体悟,体现了“心与自然相契合”的哲理。诗的开头“会心不在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并不需要追求外在的繁华。接下来的描写,更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环境,夹竹林的丛径,清澈的池水,生机盎然的药畦,这些都构成了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诗人在此处不仅是游历者,还是观察者与思考者,他用“閒行扫石坐”展现了一种放松的生活态度,这种悠闲的状态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最后“岂但冥鸿理,还看养木鸡”,不仅仅是追求高远的理想,更应关注生活的点滴,这种思想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充满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会心不在远: 心灵的契合并不在遥远的地方。
- 人境寄幽栖: 人间的环境中寄托着我的幽静栖息。
- 夹竹开丛径: 走在夹竹林开辟的小径上。
- 穿池灌药畦: 穿过池塘,经过药草的田畦。
- 閒行扫石坐: 悠闲地走着,随意坐在石头上。
- 得意剪桐题: 心中得意时在桐树上题写。
- 岂但冥鸿理: 不仅仅是思考高远的理想。
- 还看养木鸡: 还要关注身边生活的小事。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夹竹开丛径,穿池灌药畦”,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感。同时,通过描写自然场景,展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审美,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强调生活的细腻与自然的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倡导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 象征坚韧与清雅。
- 池: 代表宁静与深邃。
- 药畦: 代表生活的实用与自然的馈赠。
- 桐: 代表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 木鸡: 象征生活中的宁静与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会心不在远”的意思是?
A. 心灵的契合在遥远的地方
B. 心灵的契合并不在遥远的地方
C. 心灵的契合在于人与人之间
D. 心灵的契合需要外在的繁华 -
“夹竹开丛径”描写了什么?
A. 竹子的生长
B. 小径的开辟
C. 诗人的悠闲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罗奕佐的这首诗更关注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宏观描绘,二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