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湖州赵侍郎》
时间: 2025-01-07 22:2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湖州赵侍郎
作者:刘过 〔宋代〕
桑枯村村烟树浓,新秧刺水麦梳风。
舟行苕霅双溪上,人在苏杭两郡中。
彭角丽声相旦暮,旌旗小队问青红。
主人夙有视仙骨,合住水晶天上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桑树枯干,村庄里的烟雾缭绕,水田里新秧在阳光下迎风摇曳。船只在双溪上行驶,人与苏州、杭州两个地方相互交融。清脆的船笛声在日出日落间回荡,旌旗的小队向人们询问着红色和青色的标志。诗人提到主人早已具备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居住在水晶般的天宫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桑枯:桑树枯萎,指村庄的衰败或自然景象。
- 刺水:指新秧在水中生长,形象生动。
- 苕霅:指双溪,水流清澈的地方。
- 彭角:船上的号角声,象征着船只的行进与生活的节奏。
- 旌旗:指旗帜,通常代表着队伍或军队。
- 视仙骨:意为具有仙人般的气质或风范。
- 水晶天上宫:比喻美丽、理想的居所。
典故解析:
- 苏杭: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城市,常被称为“人间天堂”,代表着繁荣与美丽的生活。
- 水晶天上宫:此语出自道教文化,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神仙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生于宋代,字友直,号夏山,世称“刘夏山”。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绘山水田园为主题,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可能是他在游历湖州时所写,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寄湖州赵侍郎》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湖州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在桑树、田野、溪水之间的和谐景象。诗人用“桑枯村村烟树浓”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的乡村图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宁静的土地。新秧在水中生长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盎然的农村生活。
接着,诗人以“舟行苕霅双溪上”引入了水乡的舟船景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随后,随着“彭角丽声相旦暮”,诗人将时间的流动与生活的动态结合,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日常景象,给人以亲切感。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主人雅致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优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桑枯村村烟树浓:描绘了村庄的宁静与衰败,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 新秧刺水麦梳风: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生机,给人以希望。
- 舟行苕霅双溪上:强调了水乡的水路交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人在苏杭两郡中:暗示了诗人身处于江南文化的交汇点。
- 彭角丽声相旦暮:表现了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与美感。
- 旌旗小队问青红:象征着生活的多样性与活力。
- 主人夙有视仙骨:赞美主人非凡的气质。
- 合住水晶天上宫: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晶天上宫”比喻理想的居所,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青红”与“旦暮”,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麦梳风”,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刻画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枯:象征着村庄的老去与时光的流逝。
- 新秧: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舟行:象征着自由与流动的生活方式。
- 彭角:象征着生活的节奏与声响。
- 水晶天上宫: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桑枯”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繁荣
B. 衰败
C. 美丽
D. 清新 -
“舟行苕霅双溪上”中,苕霅指的是哪里? A. 河流
B. 山脉
C. 田野
D. 村庄 -
诗的最后一句“合住水晶天上宫”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水乡的美景,意境优美。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刘过《寄湖州赵侍郎》vs.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水乡的美,但刘过更注重乡村生活的细节,而张若虚则着眼于自然景色的宏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