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饶耆旧无曾吕,月旦多称李德翁。 闻道二难真顿有,盖公堂下求盍通。
白话文翻译:
在上饶,老一辈的人中没有曾吕这样的名字,但每个月的初一,人们都称赞李德翁。 听说有两件难事突然有了转机,在盖公堂下寻求如何通达。
注释:
- 上饶:地名,今江西省上饶市。
- 耆旧:指年老而有声望的人。
- 无曾吕:没有曾吕这样的人。
- 月旦:每个月的初一。
- 李德翁:人名,可能是一位在当地有声望的人物。
- 二难:指两件难事。
- 真顿有:突然有了转机。
- 盖公堂:地名或建筑名,具体不详。
- 求盍通:寻求如何通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上饶时,听闻李德翁的事迹后有感而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上饶地区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对比和赞扬,表达了作者对李德翁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可能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赞扬的手法,展现了李德翁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声望。首句“上饶耆旧无曾吕”,表明在上饶的老一辈人物中,没有像曾吕这样的人物,暗示了李德翁的独特地位。第二句“月旦多称李德翁”,则直接赞扬了李德翁的声望,每个月初一人们都会称赞他,显示了他的广泛认可。后两句“闻道二难真顿有,盖公堂下求盍通”,则表达了作者对李德翁解决难题能力的钦佩,以及对他智慧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无曾吕”的对比,突出了李德翁的非凡。
- 第二句直接赞扬李德翁的声望,每个月初一人们都会称赞他。
-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李德翁解决难题能力的钦佩。
- 第四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李德翁智慧的向往,希望能在盖公堂下寻求通达之法。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无曾吕”与“李德翁”的对比,突出了李德翁的非凡。
- 直接赞扬:通过“月旦多称李德翁”直接表达了对李德翁的敬佩。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李德翁的敬佩和赞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智慧和通达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上饶”、“耆旧”、“月旦”、“李德翁”、“二难”、“盖公堂”。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上饶”象征着地方,“耆旧”象征着老一辈的声望,“月旦”象征着时间的循环,“李德翁”象征着智慧和声望,“二难”象征着难题,“盖公堂”象征着寻求智慧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李德翁”是谁? A. 一位当地有声望的人物 B. 作者的朋友 C. 一位历史人物 D. 一位诗人 答案:A
-
诗中的“二难”指的是什么? A. 两件难事 B. 两个人的名字 C. 两个地方 D. 两个节日 答案:A
-
诗中的“盖公堂”是什么意思? A. 一个地名 B. 一个建筑名 C. 一个节日 D. 一个组织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作品,如《章泉诗集》中的其他诗篇。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黄庭坚的诗作,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可以与赵蕃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其风格和主题的连贯性。
- 可以与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对比,如苏轼的《赤壁赋》,比较不同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