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后作
——澹交 〔唐代〕
未得忘身法,此身终未安。
病肠犹可洗,瘦骨不禁寒。
药少心情饵,经无气力看。
悠悠片云质,独对夕阳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生病后的无奈与忧伤。未能学会忘却身体痛苦的法门,这样的身体使我始终不能安宁。病痛的肠胃尚可清洗,瘦弱的骨头却依然抵挡不住寒冷。药物虽少,却难以抚慰我的情绪,书籍也因无力而无法细看。悠悠的云彩轻盈而质朴,我独自面对夕阳的余晖。
注释:
- 未得:未曾得到。
- 忘身法:忘却身体痛苦的方法。
- 此身终未安:此身体总是不得安宁。
- 病肠犹可洗:病痛的肠胃尚可清洗,暗示虽然可以治疗,但仍感到不适。
- 瘦骨不禁寒:瘦弱的骨骼抵挡不住寒冷。
- 药少心情饵:药物少,心情难以抚慰。
- 经无气力看:书籍没有气力去看,反映出身体的虚弱。
- 悠悠片云质:轻飘飘的云彩,象征诗人的心情。
- 独对夕阳残:独自面对残阳,表现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澹交,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作品多为抒情诗,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达个人的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病后,反映了他在病痛折磨下的无奈与孤独。唐代社会繁华,许多诗人虽然生活富足,但却常常因身体健康问题而感到无力,表现出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病后作》是澹交在病痛中写下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透出浓厚的个人情感,既有对身体状况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未得忘身法,此身终未安”,直接表白了诗人在病痛中对身心状态的不满与无奈。他希望能够忘却身体的痛苦,但现实却是痛苦缠身,难以逃脱。接下来的“病肠犹可洗,瘦骨不禁寒”,通过身体的病痛展现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肠胃尚且能够通过药物清洗,然而骨骼的虚弱则让他无法抵御寒冷,暗示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
“药少心情饵,经无气力看”,在药物的帮助下,诗人尝试想要恢复心情,但无奈药物的有效性不足,令他心情难以振作。最后两句“悠悠片云质,独对夕阳残”则是情感的升华,面对片云的轻盈与夕阳的苍凉,他感到一种孤独与失落,仿佛与世界隔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切的情感,充分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存在的疑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得忘身法,此身终未安:未能找到忘却身体痛苦的方法,这样的身体注定不能安宁。
- 病肠犹可洗,瘦骨不禁寒:虽可治疗病痛,然虚弱的身体却无力抵抗寒冷。
- 药少心情饵,经无气力看:药物数量少,难以安抚内心情绪,缺乏气力去阅读。
- 悠悠片云质,独对夕阳残:面对轻飘的云彩,独自一人看着夕阳的余辉,感到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身体的虚弱与药物的无力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的无助感。
- 意象:夕阳、片云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药物视为无法抚慰情绪的存在,使情感更加直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病痛的描写,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以及对健康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与无奈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反映出普遍的人生感悟,具有广泛的共鸣。
意象分析:
- 病肠:象征身体的虚弱与脆弱,反映诗人的内心痛苦。
- 瘦骨:代表身体的萎缩,暗示生命的无力。
- 片云:象征轻松与自由的状态,但在诗中却显得孤独。
- 夕阳:象征生命的衰落与时间的流逝,带有淡淡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忘身法”主要指什么? A. 忘却精神痛苦的方法
B. 忘却身体痛苦的方法
C. 忘却生活烦恼的方法
D. 忘却个人历史的方法 -
“药少心情饵”中,“心情饵”指的是什么? A. 让心情安定的药物
B. 让心情愉快的食物
C. 让心情平静的音乐
D. 让心情快乐的朋友 -
诗人在面对夕阳时的情感状态是什么? A. 快乐与满足
B. 孤独与失落
C. 希望与期待
D. 忧伤与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现出身处困境中的无助感。杜甫在诗中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与人民苦难的关切,而澹交则更侧重于个人身体与精神的痛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情感,但主题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