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道中》

时间: 2025-01-01 13:45:10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白话文翻译:

在苏州秀州的道路上,自七月二十五日夜里开始下了大雨,连续下了三天,秋天的稻苗因此复苏,我心中欢喜不已,便写下这首诗。一天晚上,炽热的阳光转为细雨,梦中醒来感觉衣襟凉爽湿润。我不再担心屋顶漏水,虽然床上湿漉漉的,但我仍然高兴溪水流淌在岸边深深。千里之外的稻花令人心旷神怡,而五更时分桐树的叶子发出最佳的声音。即便我没有田地,也能在这里翩翩起舞,更何况在田间我还能寄托对未来的期望。

注释:

  • 苏秀道中:指的是在苏州和秀州之间的道路。
  • 秋苗以苏:秋天的稻苗因雨水而复苏。
  • 骄阳转作霖:原本骄阳似火的天气转为细雨。
  • 溪流岸岸深:溪水流淌,岸边显得很深。
  • 千里稻花应秀色:远处的稻花一定很美丽。
  • 五更桐叶最佳音:凌晨时分桐树的叶子发出的声音最好听。
  • 无田似我犹欣舞:即便没有田地,我仍然高兴地舞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生年不详—约1080年),字子俭,号白鹿,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七月大雨之后,正值秋季,表现了作者对于雨水滋润大地、稻田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诗中流露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苏秀道中》是一首体现自然与人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秋雨与稻田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热爱。开篇提到的“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直接引入了诗的背景,让读者感受到久旱后的甘霖带来的喜悦。接着,诗人描述了在清凉的细雨中醒来,衣襟湿润的感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稻花的美丽与桐叶的音乐,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画卷。在诗的结尾,“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没有田地,他也能在这里舞动,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在苏秀的路上,七月二十五日夜开始下大雨,持续了三天。
  2.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秋天的稻苗因为雨水而复苏,诗人因而欢喜而作诗。
  3.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某晚,从烈日转为细雨,梦中醒来,感到衣襟湿凉。
  4.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虽然屋顶漏水、床上湿漉漉的,但我高兴溪水流淌在岸边深。
  5.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千里之外的稻花一定很美,清晨时分桐树的叶子声音非常动听。
  6.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即便我没有田地,也能在这里欢舞,何况在田间我还能寄托对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里稻花应秀色”,将稻花比作美丽的景色,形象生动。
  • 拟人:桐叶发出的声音被赋予了“最佳音”的形象,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体现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示了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苗: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复苏。
  • 溪流:象征着自然的流动与生生不息。
  • 稻花:象征着丰收与美好。
  • 桐叶:象征着自然的声音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曾几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千里稻花应秀色”指的是什么? A. 稻花的颜色
    B. 稻田的丰收
    C. 远处的美丽景象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喜悦
    C.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曾几的《苏秀道中》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强调丰收的喜悦,后者则更多表现孤独与静谧的氛围。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