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郑禹功韵》

时间: 2025-01-01 15:17:15

怪底消除执热烦,郑公方丈接三韩。

空馀坐榻悬犀柄。

岂有行廚洗玉盘。

作吏忽惊玄鸟变,寻盟未向白鸥寒。

诸山只在登临眼,安得陪君杖履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郑禹功韵
曾几 〔宋代〕

怪底消除执热烦,
郑公方丈接三韩。
空馀坐榻悬犀柄,
岂有行厨洗玉盘。
作吏忽惊玄鸟变,
寻盟未向白鸥寒。
诸山只在登临眼,
安得陪君杖履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烦恼的心态,感慨消除执念的困难。郑公方丈与三韩地区的交往,似乎带来了一丝安慰。诗人独坐空榻,犹如悬挂的犀角,显得孤寂而无所依托。行厨洗盘的情景,似乎在质疑生活的琐碎与繁杂。诗人身为官吏,突然惊起了那只玄鸟,暗指身处官场的无奈与变幻。对盟约的追寻,却未能如愿,与白鸥共舞的情景显得遥不可及。诸山虽在眼前,却无法陪伴朋友行走,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惆怅。

注释:

  • 执热烦:执念和烦恼。
  • 郑公方丈:指郑禹功,可能是指交游广泛的文士。
  • 三韩:古代地名,今韩半岛一带。
  • 空馀坐榻悬犀柄:形容孤独的状态,坐在空荡荡的榻上,犹如悬挂的犀角,显示出无所依托的感觉。
  • 行厨洗玉盘:指生活中的琐事,与高雅的境界形成对比。
  • 玄鸟变:指生活的变幻无常。
  • 白鸥寒:象征着友谊的冷淡和无法实现的理想。
  • 杖履:指手杖和鞋履,象征着旅行与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宋代诗人,文人出身,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常关注人际关系与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郑禹功交游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在繁忙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失落。诗人在官场中历经波折,内心感慨良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郑禹功的韵律为基础,通过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细腻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的“怪底消除执热烦”即点出诗人内心的烦躁,透出他对生活的困惑与无奈。接着提到“郑公方丈接三韩”,不仅是对友人的致敬,也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广阔与复杂。诗中的意象,如“空馀坐榻悬犀柄”,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孤寂感,诗人似乎在追寻精神上的慰藉,却又感到无处可寻。

诗的后半部分,提及“作吏忽惊玄鸟变”,表达了对官场变幻莫测的感慨,诗人作为官吏,心中的无奈与焦虑流露无遗。而“寻盟未向白鸥寒”则是对友情的渴望与现实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丝惆怅。最后以“诸山只在登临眼,安得陪君杖履看”作结,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怪底消除执热烦:表达内心对烦扰的反思与困惑。
  2. 郑公方丈接三韩:提及友人,暗含友情的深厚与交流的期待。
  3. 空馀坐榻悬犀柄:描绘孤独的情境,仿佛一切都静止了。
  4. 岂有行厨洗玉盘:生活琐事的无奈显现,内心的高洁与现实的平凡形成对比。
  5. 作吏忽惊玄鸟变:官场的变幻无常,如同惊起的鸟儿。
  6. 寻盟未向白鸥寒:对友谊的追寻与现实的冷淡形成对比。
  7. 诸山只在登临眼:自然的存在与友人的缺席形成对照。
  8. 安得陪君杖履看:希望能与友人同行,共享美好风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空馀坐榻悬犀柄”形象地描绘了孤独的状态。
  • 对仗:如“作吏忽惊玄鸟变,寻盟未向白鸥寒”,展现了诗句的对称与和谐。
  • 象征:白鸥与玄鸟象征着友情与变幻,充满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烦恼为起点,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琐碎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榻:象征孤独。
  • 犀柄:象征高洁与孤立。
  • 玄鸟:象征变幻与无常。
  • 白鸥:象征友谊与理想。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郑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郑成功
    B. 郑禹功
    C. 郑和

  2. “空馀坐榻悬犀柄”中“犀柄”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荣华
    C.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玄鸟”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变幻
    C. 宁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曾几与李白:两位诗人风格不同,曾几更注重抒情与关怀,而李白则多以豪放洒脱著称。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