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鼓山喝水岩》
时间: 2025-01-19 12:43:59意思解释
游鼓山喝水岩
作者:姜特立 〔宋代〕
原文展示
昔闻鼓山名,未到鼓山寺。
胜游不易得,一失恐难值。
今朝忽勇猛,便作入山计。
虽无济胜具,尚可策疲致。
松下止呵导,山前屏车骑。
仰窥白云峰,俯蹑青螺髻。
半天开佛刹,杰阁照金翠。
路穷两崖间,巨石擘元气。
何年泻白虹,一喝回狂势。
冲波落山后,余务泄厚地。
山灵畏定力,仙鬼吝幽閟。
至今千仞底,不见波流驶。
寻师水倒回,卓锡泉涌沸。
异事惊倒人,此理本无二。
亭边数苍石,刻画几大字。
顾怜身后名,惨戚当时意。
茫茫千万古,存灭可胜记。
灰劫同一尽,要自济儿戏。
不知生前酒,对石聊一醉。
醉到无何乡,却就僧床睡。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说鼓山的名气,却未曾到过鼓山寺。
这样的美好游历不容易得到,一旦错过将难以再值。
今天忽然有了勇气,决定要去山中游玩。
虽然没有高档的游玩设备,仍然可以驱车前往。
在松树下停下,让导游带路,山前则遮挡了骑车的噪音。
仰头看白云峰,俯视青螺髻。
半天之中开辟佛刹,杰出的阁楼照耀着金翠。
路途在两座山崖间拥挤,巨石分开了自然的气息。
不知何年白虹飞泻,一声呐喊回荡着狂野的气势。
冲击的波浪在山后落下,后来的事物悄然泄露在大地。
山中的灵气畏惧定力,仙鬼则忌惮幽静之处。
至今在千仞之下,见不到波浪流动。
寻求师父的水流倒回,卓锡泉涌出沸腾的泉水。
这些奇特的事情让人惊讶,这道理本无二。
亭边的几块苍石上,刻画着几个大字。
我心中怜惜身后的名声,悲惨的是当时的意境。
茫茫的千年古事,生存与灭亡可否铭记?
灰烬和劫难同样消尽,最终要自我拯救是儿戏。
我不知道生前的酒,面对岩石随意畅饮。
醉到无可归乡,便在僧人的床上沉沉入睡。
注释
- 鼓山:山名,位于中国福建省,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 胜游:美好的游览经历。
- 松下:松树下。
- 仰窥:仰头看。
- 泻白虹:形容水流如白虹般泻下。
- 卓锡泉:高僧的锡杖,象征其德行,泉水涌出,象征灵气。
- 苍石:古老的石头,象征历史的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字子斌,号秋水,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体验为主题,融入哲理思考。姜特立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反思,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蕴。
创作背景
《游鼓山喝水岩》作于作者游览鼓山时,借游山之旅抒发对生命、历史与自然的思考。鼓山作为一个有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姜特立在此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因而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鼓山的自然景观和游览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提到“昔闻鼓山名”,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期待的心情。接着描写了游览鼓山的勇气与决心,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描写中,诗人灵活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仰窥白云峰,俯蹑青螺髻”,不仅展现了鼓山的壮丽景色,也传递出诗人心中的震撼与惊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诗人将外在的自然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审美体验。
后半部分,诗人对历史和生命的思考愈加深刻,“茫茫千万古,存灭可胜记”,显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名声的淡然。结尾处,诗人以“醉到无何乡,却就僧床睡”收尾,既是对人生的放达,也是一种对平静与安宁的渴望。这种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的深思,使得全诗更具厚度和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闻鼓山名,未到鼓山寺:曾经听说鼓山的名气,但从未到过鼓山寺,产生一种向往。
- 胜游不易得,一失恐难值:美好的游历不易获得,一旦错过就难以再值回。
- 今朝忽勇猛,便作入山计:今天突然有了勇气,决定要去山中游玩。
- 虽无济胜具,尚可策疲致:虽然没有高档的游玩设备,仍然可以驱车前往。
- 松下止呵导,山前屏车骑:在松树下停下,让导游带路,山前则遮挡了骑车的噪音。
- 仰窥白云峰,俯蹑青螺髻:仰头看白云峰,俯视青螺髻,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 半天开佛刹,杰阁照金翠:半天之中开辟佛刹,杰出的阁楼照耀着金翠,表现出宗教与自然的结合。
- 路穷两崖间,巨石擘元气:路途在两座山崖间拥挤,巨石分开了自然的气息,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
- 何年泻白虹,一喝回狂势:不知何年白虹飞泻,一声呐喊回荡着狂野的气势,似乎在述说着历史的变迁。
- 冲波落山后,余务泄厚地:冲击的波浪在山后落下,后来的事物悄然泄露在大地。
- 山灵畏定力,仙鬼吝幽閟:山中的灵气畏惧定力,仙鬼则忌惮幽静之处,表现出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
- 至今千仞底,不见波流驶:至今在千仞之下,见不到波浪流动,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静谧。
- 寻师水倒回,卓锡泉涌沸:寻求师父的水流倒回,卓锡泉涌出沸腾的泉水,象征灵气的复苏。
- 异事惊倒人,此理本无二:这些奇特的事情让人惊讶,这道理本无二,哲理的领悟。
- 亭边数苍石,刻画几大字:亭边的几块苍石上,刻画着几个大字,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 顾怜身后名,惨戚当时意:我心中怜惜身后的名声,悲惨的是当时的意境,对名利的反思。
- 茫茫千万古,存灭可胜记:茫茫的千年古事,生存与灭亡可否铭记,历史的无常。
- 灰劫同一尽,要自济儿戏:灰烬和劫难同样消尽,最终要自我拯救是儿戏,生活的无奈与戏谑。
- 不知生前酒,对石聊一醉:我不知道生前的酒,面对岩石随意畅饮,表现对酒的放纵。
- 醉到无何乡,却就僧床睡:醉到无可归乡,便在僧人的床上沉沉入睡,反映出对安宁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泻白虹”,用虹比喻水流之迅猛。
- 对仗:如“仰窥白云峰,俯蹑青螺髻”,展现了对称美。
- 拟人:如“山灵畏定力”,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鼓山的游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省,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鼓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 白云峰:象征高远与纯洁。
- 青螺髻:形象化自然的独特之美。
- 泉水:象征灵气与生命的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作者姜特立的字是什么?
- A. 子斌
- B. 子华
- C. 子明
- D. 子国
-
诗中提到的“泻白虹”主要是形容什么?
- A. 水流的迅猛
- B. 风的狂野
- C. 山的高耸
- D. 云的飘逸
-
最后一句“醉到无何乡,却就僧床睡”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迷茫
- B. 对名利的追求
- C. 对安宁的渴望
- D. 对友情的思念
答案
- A. 子斌
- A. 水流的迅猛
- C. 对安宁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但杜甫更注重抒发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的诗中更强调自由与洒脱,姜特立则结合哲理思考与自然景观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句精华》
- 《唐诗宋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