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潘仲达二首 张耒 〔宋代〕
淮阳牡丹花,盛不数京洛。 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 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 谁知临老眼,更复美葵藿。
白话文翻译:
淮阳的牡丹花,盛开时不逊色于京洛。 姚黄一枝独放,其他花朵的艳丽仿佛被削减。 高高耸立在风尘之上,独自面对万千花萼。 谁知道到了老年,更加喜爱葵藿。
注释:
- 淮阳:地名,今河南省淮阳县。
- 京洛:指京城洛阳,古代著名的牡丹产地。
- 姚黄:牡丹的一个品种,以黄色著称。
- 众艳气如削:形容姚黄牡丹的美丽使得其他花朵相形见绌。
- 亭亭:高耸的样子。
- 风尘表:比喻高洁不染尘埃。
- 朝万萼:面对众多的花朵。
- 葵藿:葵花和藿香,比喻平凡而朴素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可能是在淮阳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淮阳任职期间,观赏牡丹花时有感而发。诗中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以及对晚年生活朴素之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淮阳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独特魅力和高洁品质。诗中“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一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姚黄牡丹的艳丽,使得其他花朵相形见绌。而“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则进一步强调了牡丹的高洁和独立,不染尘埃,面对万千花朵依然傲然挺立。最后两句“谁知临老眼,更复美葵藿”,表达了作者对晚年生活朴素之美的欣赏,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淮阳牡丹花,盛不数京洛。”:淮阳的牡丹花盛开时,其美丽不亚于京城洛阳的牡丹。
- “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姚黄牡丹一枝独放,其他花朵的艳丽仿佛被削减。
- “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牡丹高高耸立在风尘之上,独自面对众多的花朵。
- “谁知临老眼,更复美葵藿。”:谁知道到了老年,更加喜爱葵藿这样的朴素事物。
修辞手法:
- 比喻:“众艳气如削”用削减来形容其他花朵在姚黄牡丹面前的相形见绌。
- 拟人:“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赋予牡丹高洁独立的品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以及对晚年生活朴素之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姚黄:牡丹的一个品种,象征着高贵和美丽。
- 风尘表:比喻高洁不染尘埃的品质。
- 葵藿:象征朴素和简单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姚黄”是指什么? A. 一种牡丹品种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颜色 D. 一种食物
-
诗中的“风尘表”比喻什么? A. 高洁不染尘埃的品质 B. 风和尘土 C. 高耸的建筑 D. 风尘仆仆的样子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欣赏? A. 年轻时的美丽 B. 晚年生活的朴素之美 C. 繁华的都市生活 D. 自然风光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牡丹》: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牡丹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与潘仲达二首》与王安石的《牡丹》都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加强调了对晚年生活朴素之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