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陈杂诗十首》
时间: 2025-01-06 23:1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寓陈杂诗十首 张耒 〔宋代〕
传舍不可久,束装投新居。 新居亦苟完,佳木颇扶疏。 洒扫寻丈地,琴书遣朝晡。 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落点若强箭,穿我老屋涂。 中夜起明烛,移床护吾雏。 传闻北城隅,老弱堤上庐。 官吏操畚锸,纷纷役千夫。 蚁漏或一决,城闉变江湖。 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
白话文翻译:
旅馆不能久留,我收拾行李搬到新家。 新家虽然简陋,但树木茂盛,枝叶扶疏。 我打扫了一块地方,用琴书消磨时光。 夜里风云突变,大雨如注。 雨点像强箭一样,穿透了我的老屋。 我半夜点起明烛,移动床铺保护我的孩子。 听说北城那边,老弱病残都住在堤上的临时住所。 官员们拿着工具,指挥着成千上万的劳工。 一个小小的漏洞可能导致堤坝决口,城市变成一片汪洋。 我已经衰老很久了,难道还怕变成水中的鱼吗?
注释:
- 传舍:旅馆。
- 束装:收拾行李。
- 苟完:简陋但勉强能住。
-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 寻丈地:打扫出一块地方。
- 朝晡:早晚。
- 决渠:水流汹涌的样子。
- 老屋涂:老屋的屋顶。
- 明烛:明亮的蜡烛。
- 雏:孩子。
- 北城隅:北城的一角。
- 堤上庐:堤坝上的临时住所。
- 畚锸:挖土的工具。
- 役千夫:指挥成千上万的劳工。
- 蚁漏:小漏洞。
- 城闉:城墙的门。
- 江湖:泛指水域。
- 惮:害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寓居陈州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自然灾害、官吏的劳役等,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搬家后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冲击。诗中,“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生动描绘了暴雨的猛烈,而“落点若强箭,穿我老屋涂”则形象地表达了雨势的凶猛和对老屋的破坏。后文提到北城的老弱病残和官吏的劳役,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不幸。最后,“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表达了对生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传舍不可久,束装投新居。”:旅馆不能久留,我收拾行李搬到新家。
- “新居亦苟完,佳木颇扶疏。”:新家虽然简陋,但树木茂盛,枝叶扶疏。
- “洒扫寻丈地,琴书遣朝晡。”:我打扫了一块地方,用琴书消磨时光。
- “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夜里风云突变,大雨如注。
- “落点若强箭,穿我老屋涂。”:雨点像强箭一样,穿透了我的老屋。
- “中夜起明烛,移床护吾雏。”:我半夜点起明烛,移动床铺保护我的孩子。
- “传闻北城隅,老弱堤上庐。”:听说北城那边,老弱病残都住在堤上的临时住所。
- “官吏操畚锸,纷纷役千夫。”:官员们拿着工具,指挥着成千上万的劳工。
- “蚁漏或一决,城闉变江湖。”:一个小小的漏洞可能导致堤坝决口,城市变成一片汪洋。
- “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我已经衰老很久了,难道还怕变成水中的鱼吗?
修辞手法:
- 比喻:“落点若强箭”将雨点比喻为强箭,形象生动。
- 拟人:“风云中夜变”赋予风云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传舍不可久,束装投新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死的淡然态度和超脱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风云”、“大雨”、“强箭”、“老屋涂”、“明烛”、“雏”、“堤上庐”、“畚锸”、“千夫”、“蚁漏”、“城闉”、“江湖”。
- 意象解释:这些词汇共同构成了诗中的自然和社会意象,如风云和大雨的自然灾害意象,老屋涂和明烛的家庭生活意象,堤上庐和千夫的社会现实意象,以及江湖的生死意象。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落点若强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提到的“北城隅”是指什么地方? A. 北城的一角 B. 北城的中心 C. 北城的边缘 D. 北城的堤坝
- 诗中“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生死的恐惧 B. 对生死的淡然 C. 对生死的逃避 D. 对生死的无奈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苏轼的《江城子》通过梦境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杜甫的《春望》则通过春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张耒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