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拜相第五十五
我来属时危,朝野色枯槁。
倚君金华省,不在相逢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危机局势的感慨。在这个险恶的时刻,朝廷和民间都处于一种萧条的状态。我倚靠着你这位贤能的君主,希望能得到你的重视和帮助,但我知道我们的相逢并不早。
注释:
- 属:归属,归于。
- 时危:时势危急,形势严峻。
- 朝野:指朝廷和地方,泛指政界和民间。
- 色枯槁:形容气氛萧条,民众无精打采。
- 倚君:依靠君主,寄希望于君主。
- 金华省:金华,古代的一个地名,象征着美好的地方或贤能的君主。
- 相逢:相遇,见面。
典故解析:
“金华”在古代是一个象征美好和富饶的地方,这里借用金华省的意象,来表达对贤明领导的期待和依赖。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忠于国家,文才出众。他在抗元斗争中身陷囹圄,最终以身殉国,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身处动荡的历史时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君主的期盼。
诗歌鉴赏:
《拜相第五十五》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时危”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当时国家的困境和人心的惶惑。诗中“朝野色枯槁”一语,生动地勾勒出政局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君”,显示出他对贤明领导的向往与依赖。此处的“金华省”不仅代表着理想中的政局,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光明未来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渴望感,使人感受到文天祥在危难时刻的坚定信念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来属时危”:作者自述所处的时代危急,暗示他对时局的敏感和忧虑。
- “朝野色枯槁”:进一步描绘了整个社会的萧条,体现出国家的危机不仅仅是政治层面的,还有民生的困顿。
- “倚君金华省”: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 “不在相逢早”:感慨相遇和信任的时间已晚,暗示忧虑和无奈。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比,通过“时危”和“金华”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出国家的悲惨现状与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朝野色枯槁”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社会的萧条形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反映了文天祥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理想领导的渴望与无奈,深刻揭示了历史动荡中的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
意象分析:
- “金华省”:象征着理想中的治理与繁荣,代表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时危”和“色枯槁”:象征着不安定的社会局势,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朝野色枯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国忧民
b) 个人得失
c) 自我陶醉 -
“金华省”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好治理和贤明领导
c) 个人荣华 -
诗人对君主的态度是? a) 怀疑
b) 期待与依赖
c) 冷漠
答案:
- a) 忧国忧民
- b) 美好治理和贤明领导
- b) 期待与依赖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豪情逸致的追求,而文天祥则在《拜相第五十五》中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文天祥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