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揜千山黑,孤灯伴不眠。
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
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
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
白话文翻译:
门开着,千山都变得漆黑,孤独的灯光伴我无法入眠。故乡在何方,今夜已是漫长的一年。人生在世真的没有牵挂,为囚徒的我已是自然。空虚的岁月流逝,得以死去犹如登仙。
注释:
- 门揜:门开着的样子。
- 千山黑:形容外面山峦在黑暗中看不清楚。
- 孤灯:独自的灯光,象征孤独。
- 故乡在何处:思念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渴望。
- 穷年:漫长的一年,表示时间的流逝。
- 住世真无系:生活在世间真的没有牵挂。
- 为囚已自然:作为囚徒的身份已是理所当然。
- 劳劳空岁月:空虚而忙碌的岁月。
- 得死似登仙:死亡的状态如同升天一样,表达对死亡的向往。
典故解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在困境中思乡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文天祥身处战乱之中,身为囚徒,饱受艰难,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廷秀,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色,尤其以《正气歌》而闻名。由于坚持抗元,最终被俘并遭受酷刑,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文天祥被俘的除夕夜所作,反映了他在敌人监禁下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除夜》是文天祥在被俘之际所作,透过简练的词句,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在困境中对生命的反思。诗的开头“门揜千山黑,孤灯伴不眠”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孤独感,营造出冷清和寂寞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在思念故乡,更在思索人生的意义与归属。
后两句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揭示了作者的无奈与绝望,表明人生的无常和他所面临的困境;而“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则折射出他对死亡的向往,仿佛在说,宁愿死去也不愿再忍受这种无尽的煎熬。诗中情感真挚,意象深刻,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个爱国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揜千山黑:门开着,见外面山峦在黑暗中,象征孤独与隔绝。
- 孤灯伴不眠:独自一灯,伴随我无眠之夜,显露诗人的孤寂。
- 故乡在何处:思念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
- 今夕是穷年:今夜已是苦涩的一年,流露出时间的无情。
- 住世真无系:生活在世没有牵挂,表明对人生的无奈与失落。
- 为囚已自然:身为囚徒已成自然状态,显露出无助感。
- 劳劳空岁月:空虚而忙碌的岁月,感慨时间的流逝。
- 得死似登仙:死亡如同升天,表达对死亡的向往和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得死似登仙”通过比喻表达对死后解脱的向往。
- 对仗:全诗结构整齐,尤其是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文天祥在绝境中的孤独与无助,思乡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黑暗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挣扎,凸显了作者悲壮的气节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暗:象征孤独与绝望。
- 孤灯:象征孤独和思念。
- 故乡:象征归属与温暖。
- 岁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孤灯”象征什么?
- A. 光明
- B. 孤独
- C. 朋友
-
“得死似登仙”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长生不老
- B. 解脱
- C. 归乡
-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哪一句表达?
- A. 劳劳空岁月
- B. 故乡在何处
- C. 住世真无系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温馨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强调亲情的思念,情感更为柔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文天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