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故址》

时间: 2025-01-01 18:12:21

古祠仍旧在东隅,一读残碑却起予。

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终古见殷墟。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

空有行人知往事,暮云芳草共踌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祠仍旧在东隅,一读残碑却起予。
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终古见殷墟。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
空有行人知往事,暮云芳草共踌躇。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祠堂依然矗立在东边,读到那残破的碑文,不禁让我思绪万千。五部经典的传说可以追溯到舜的时代,三位仁人志士的事迹自古以来在殷墟就已被人传颂。那位鱼须学士为埋骨之地感到悲伤,马革忠魂为绝望的命运而痛苦。如今只有路过的行人知晓这些往事,黄昏的云彩与芳草共同让我感到踌躇。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祠:古老的祠堂,祭祀先贤的地方。
  • 东隅:东边的角落。
  • 残碑:破损的碑文。
  • 五典:指的是五部经典著作,可能指《尚书》、《春秋》等。
  • 舜代: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舜帝时期。
  • 三仁:指的是三位仁德之人,可能指舜、禹等。
  • 殷墟:古代商朝的都城遗址,象征着历史的深远与昔日的辉煌。
  • 鱼须学士:可能是指某位学者,因其有“鱼须”之称,象征着智慧与文化。
  • 马革忠魂:指为国捐躯的忠臣,马革象征战士的精神。
  • 踌躇:犹豫不决、徘徊。

典故解析:

  • 舜代:舜帝是中国古代贤德之君,代表了理想的统治者形象。
  • 三仁:指古代仁人志士,体现了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
  • 殷墟:殷商的遗址,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延祖,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著有多部诗集。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明快著称,常以历史和自然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南园故址》创作于其游历南园之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诗中流露出对往事的缅怀与对忠诚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南园故址》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感的诗歌,通过描绘古老祠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仁德精神的钦佩。诗的开头“古祠仍旧在东隅”,以古老的祠堂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诗人通过“残碑”的描绘,唤起了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回忆,显示出对先贤的追思与敬仰。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两句中提到的鱼须学士和马革忠魂,分别象征着智慧与忠诚,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牺牲精神的深切感慨。它们不仅是对古代智者和忠臣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忠诚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的“空有行人知往事,暮云芳草共踌躇”,则以行人对往事的知晓,映衬出人们对历史的迷茫与踌躇。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整首诗在缅怀与思索中达到高潮,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祠仍旧在东隅: 诗人通过古祠的存在,引出对历史的追忆。
  • 一读残碑却起予: 残碑的碑文引发了诗人的感慨。
  • 五典旧闻从舜代: 追溯历史,提到经典的传承。
  • 三仁终古见殷墟: 表达仁者的事迹流传于世。
  • 鱼须学士悲埋骨: 对古代学者命运的惋惜。
  • 马革忠魂痛绝裾: 对忠臣死去之痛的感伤。
  • 空有行人知往事: 对历史知晓者的无奈。
  • 暮云芳草共踌躇: 黄昏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沉思。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鱼须学士”与“马革忠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象征: 古祠和残碑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拟人: “暮云芳草共踌躇”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遗址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对先贤的敬仰,以及对忠诚与文化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寻和对精神价值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祠: 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 残碑: 记忆与遗忘的交织。
  • 鱼须学士: 智慧与文化的代表。
  • 马革忠魂: 忠诚与牺牲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祠仍旧在东隅”中“古祠”指的是什么?

    • A) 新建的庙宇
    • B) 过去的祭祀场所
    • C) 一座现代建筑
    • D) 一片空地
  2. “鱼须学士悲埋骨”中“鱼须”可能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智慧
    • C) 战争
    • D) 欢乐
  3. 诗中提到的“三仁”是指?

    • A) 三位历史人物
    • B) 三个忠臣
    • C) 三部经典
    • D) 三个朝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历史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比较黎延祖的《南园故址》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与人事的感慨,但黎延祖更侧重于对古代贤者的怀念,而杜甫则更体现个人的悲苦与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对明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全面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阅读与解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