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寄谢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
时间: 2025-01-04 13:00: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道谁于今日然,碑阴硕友记吾先。
交因陈实生前重,书识扬雄死后传。
恨魄犹随南诏鸟,吟魂应慰北邙烟。
鹠鹂感激知何用,四壁无藏自可怜。
白话文翻译
今日的古道上,还有谁能记得呢?碑阴下,那些伟大的友人铭刻着我的先辈。
交情是因为陈实在世时的重视,而书法却是扬雄死后才得以流传。
我恨我的灵魂依然随南诏的鸟儿而去,吟唱的灵魂应该会安慰北邙的烟雾。
那鹠鹂的感激又有什么用呢?四壁空荡,无法藏匿我的孤独与可怜。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道:指古老的道路,象征过去的岁月和历史。
- 碑阴:指碑的背面,隐喻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 硕友:指重要的朋友或同伴。
- 南诏鸟:南诏是古代云南的一个国家,鸟儿象征灵魂的游离。
- 北邙:指北邙山,古人认为是亡者的归宿之地。
- 鹠鹂:一种鸟,象征对过往的感慨与无奈。
典故解析
- 扬雄: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其作品流传后世,代表了文学的传承。
- 陈实:指陈伯玑,诗人寄谢的友人,生前重视交情。
- 南诏与北邙:分别象征生者与死者的不同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延祖,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他的诗风朴实、情感真挚,善于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寄谢好友陈伯玑选刻忠悯遗诗时创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黎延祖的《壬辰寄谢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作品。诗的开头通过“古道谁于今日然”引出对历史的追溯,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对过往的追忆。第二句提到碑阴硕友,表明了历史的承载者——友人的记忆与作为,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接着,诗人提到“交因陈实生前重”,说明了生前的友谊是多么重要,而“书识扬雄死后传”则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传承与影响。这里的对比反映了生与死、存在与消逝之间的关系,彰显了诗人对友人和文学的敬重。
而接下来的两句则充满了忧伤的情感,“恨魄犹随南诏鸟,吟魂应慰北邙烟。”诗人感受到灵魂的游离与孤独,仿佛失去了与友人交流的渠道,只有在哀伤的吟唱中寻找慰藉。
最后两句“鹠鹂感激知何用,四壁无藏自可怜”则是对现实的自省,表达了对孤独的无奈与对友谊的渴望。整首诗在抒情中透出深刻的思考,展示了黎延祖对生命、友谊和历史的感慨与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道谁于今日然:寻觅古道的行者,似乎无人记得。
- 碑阴硕友记吾先:伟大的友人在碑下铭记我的先辈。
- 交因陈实生前重:因生前的重视而交情深厚。
- 书识扬雄死后传:书法的影响在扬雄去世后仍继续传播。
- 恨魄犹随南诏鸟:我对灵魂的游离感到惋惜。
- 吟魂应慰北邙烟:吟唱的灵魂在北邙的烟雾中寻求安慰。
- 鹠鹂感激知何用:对鹠鹂的感激又能如何呢?
- 四壁无藏自可怜:四壁空荡,孤独的我感到可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碑文,将灵魂比作游离的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与友谊的思考,以及对孤独与无奈的感慨。通过对比生与死、传承与遗忘,诗人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道:象征历史的长河。
- 碑阴:隐喻被遗忘的记忆与历史的承载。
- 南诏鸟:象征灵魂的漂泊与无依。
- 北邙烟:象征亡者的归宿与哀悼的氛围。
- 鹠鹂:代表对生命与友谊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诏鸟”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灵魂的游离
C. 历史 -
“四壁无藏自可怜”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忧愁 -
诗中提到的“扬雄”是哪个朝代的著名人物?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黎延祖的《壬辰寄谢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尽管有所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