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惠秦皇事已闻,庙前高木眼前云。
楚王谩费闲心力,六里青山尽属君。
白话文翻译:
汉惠帝时期,秦始皇的事迹已被传闻,庙前的高大树木映衬着眼前的云彩。楚王白白耗费心力,却发现六里之外的青山完全属于你(指秦始皇)。
注释:
- 汉惠:指汉惠帝刘盈,是汉朝的第二位皇帝。
- 秦皇:指秦始皇,秦朝的开国皇帝,统一了中国。
- 楚王:指楚国的王,历史上楚国在战国时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 谩费:白白浪费,徒劳无功。
- 闲心力:指无所事事的心力,形容没有实质意义的努力。
- 青山:这里象征着山川河流,暗示国家的领土。
典故解析:
“汉惠”和“秦皇”提到的历史人物,分别代表了汉朝和秦朝的两位重要皇帝,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交替。而“楚王”则带有对楚国的讽刺,暗示在历史巨变中,楚王的努力显得多么无力和徒劳。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无常和权力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梦阮,号雪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历史、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创作于唐代,历史背景复杂,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对秦始皇和汉惠帝的描绘,反映了对权力、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四皓庙》是罗隐的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汉惠帝与秦始皇的回顾,引发对历史权力的思考。汉惠帝与秦始皇分别代表了汉朝与秦朝的兴衰更替。初看诗句,似乎是在描绘一个庙宇的静谧场景,但细读之下,却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权力变迁的无奈感。
诗的开篇引入秦始皇,暗示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接着提到楚王费心力,却无奈地发现自己的努力最终并没有改变什么,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与感慨。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悲剧,也揭示了权力和个人努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罗隐在这里不仅仅是在叙述历史,更是在引导读者思考权力的本质,历史的无常,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渺小与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惠秦皇事已闻:直接交代历史背景,表明秦始皇的事迹已经为人所知。
- 庙前高木眼前云:描绘庙宇前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同时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楚王谩费闲心力:楚王的努力显得徒劳,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
- 六里青山尽属君:反映了权力的无常,最终青山归属谁,令人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青山象征着领土与权力,通过对比展现了权力的变化。
- 反讽:楚王的努力与最终的无果形成强烈反差,产生反讽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权力变迁的感慨,揭示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人努力的渺小,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木: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积淀。
- 云:象征着变化与无常,反映了历史的流动。
- 青山:象征着领土与权力,暗示权力的归属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楚王”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王? A. 汉朝
B. 秦朝
C. 战国时期
D. 唐朝 -
诗中提到的“高木”象征着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历史的厚重
C. 权力的象征
D. 个人的渺小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权力的无常与个人的渺小
C. 人生的烦恼
D. 家国情怀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较,两者都描写了历史与自然的结合,但《四皓庙》更注重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权力的变迁,而《登鹳雀楼》则更多地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罗隐诗集》
-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