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时间: 2025-01-06 15:49:45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

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

东西南北之人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辛弃疾 〔宋代〕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
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
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
东西南北之人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
丘何为是栖栖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进退之间,存亡之事,行动和藏匿的取舍。小人请教樊须的农艺。衡门之下可以暂时栖息,日暮时分牛羊归来。离开卫灵公,遭遇桓司马。东西南北的人们,长沮与桀溺一同耕作,丘陵何以成为栖息之地。

注释:

  • 进退存亡:指个人或集体在困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 小人:指品行低下、狭隘的人。
  • 樊须:樊须,古代著名的农学家,提及其学问。
  • 衡门:古代门的名称,象征居所。
  • 卫灵公:春秋时期的卫国君主,历史上有许多政治斗争。
  • 桓司马:桓公的司马,指代权臣。
  • 长沮桀溺:古代的地名,表示与农耕相关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反映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部动荡。他的创作常展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生思考的词作。开篇即以“进退存亡”引出主题,表达了在复杂的人生中,个体在生存与发展的取舍之间的挣扎与思考。诗中提到“小人请学樊须稼”,暗示即使是平庸之人,也能从历史中学习借鉴,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中描绘了日落黄昏时,牛羊归家的宁静场景,象征着归属感与安稳,暗示在喧嚣的外界中,内心的安宁是多么重要。随后提到的历史人物卫灵公与桓司马,暗示了权力斗争与人生的无常,显示了诗人对政治的关注与思考。

最后,通过“长沮桀溺耦而耕”一语,诗人强调了农耕的艰辛与人们的共同奋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词不仅仅是一种抒情,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待。整体上,诗歌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矛盾与对立,却又在哲理上达成一体,展现了辛弃疾深邃的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引出人生选择的复杂性与无常。
  2. 小人请学樊须稼:即使小人也能学习智慧,反映出对知识的尊重。
  3. 衡门之下可栖迟:在纷乱中寻求一处安宁。
  4. 日之夕矣牛羊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乡村晚景。
  5.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历史的权力斗争,体现人事无常。
  6. 东西南北之人也:强调人间的普遍性与共同遭遇。
  7. 长沮桀溺耦而耕:借用历史人名,表达理想的耕耘生活。
  8. 丘何为是栖栖者:质疑现代生活中的迷惘与困惑。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与思想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批判了权力斗争带来的无常与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门:象征避世之所,寻求内心的平静。
  • 牛羊:象征丰收与归属感。
  • 长沮桀溺:借用历史地名,象征艰苦的耕耘与奋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进退存亡”中的“存亡”指什么? A. 生与死
    B. 富与贫
    C. 喜与忧
    答案:A

  2. 辛弃疾提到的“小人”是指什么类型的人? A. 聪明人
    B. 品行低下的人
    C. 有权势的人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衡门”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安宁的栖息处
    C. 权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辛弃疾的《踏莎行》都是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李清照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而辛弃疾则在更广泛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中探讨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全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