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竹枝词 其二
作者: 陈䞇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千重乱石万重滩,自古人称蜀道难。
世有征夫堪懊恼,几曾来往怯波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蜀道的艰难,千重乱石和万重滩涂让人难以通行。自古以来,蜀道就被人们称为困难的道路。征夫们在路上感到懊恼,几乎没有人能在这波澜起伏的水面上自由来往。
注释:
- 千重乱石: 形容路途险峻,石头重重叠叠。
- 万重滩: 形容水流湍急、险恶的滩涂。
- 征夫: 指的是行走在路上的人或商人。
- 怯波澜: 指对波涛汹涌的水面感到恐惧。
典故解析:
蜀道是指连接四川与中原地区的道路,历史上常被称为难行之路。古人对此有许多诗文反映,如李白的《蜀道难》,此诗同样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陈䞇,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交通不便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蜀道的艰难,反映了时代的困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 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蜀道的艰难与人们的无奈。开头的“千重乱石万重滩”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蜀道的险恶,给人一种置身险境的感觉。接下来的“自古人称蜀道难”则强调了这一道路的历史地位,显示出它的艰难是人们共同的认知。诗中“世有征夫堪懊恼”,不仅反映了行者的辛苦和对生活的无奈,也暗示着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彷徨与失落。最后一句“几曾来往怯波澜”用“波澜”比喻人生的起伏,表达了人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畏惧和无助,整首诗在沉重的气氛中引发人们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重乱石万重滩”: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艰险,给人一种堵塞和困顿的感觉。
- “自古人称蜀道难”:表示蜀道从古至今都被人们认为是艰难的通行之路。
- “世有征夫堪懊恼”:提到征夫,暗示了他们在这条路上的艰辛,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懊恼。
- “几曾来往怯波澜”:通过“波澜”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在面对艰险时的恐惧和不安。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波澜”比喻人生的起伏和艰难。
- 对仗:上下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关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蜀道的艰难与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千重乱石: 象征着人生路途的坎坷与艰难。
- 万重滩: 代表着不可预测的风险,暗示着生活中的波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道”是指哪里?
- A) 四川
- B) 北京
- C) 广西
-
“世有征夫堪懊恼”中的“征夫”指的是?
- A) 商人
- B) 行人
- C) 农民
答案:
- A) 四川
- B) 行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李白的《蜀道难》,同样描绘了蜀道的艰险与人生的无奈。
- 诗词对比: 陈䞇的《竹枝词 其二》与李白的《蜀道难》都探讨了蜀道的艰难,但前者更侧重于行者的心理状态,而后者则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险恶。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文章与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