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江阴寄蒋知郡汪签判》

时间: 2025-01-06 09:35:36

维舟江口未栖鸦,急趁飞觞一笑哗。

旋喜使君倾皂盖,尽从醉客堕乌纱。

高城不记人分袂,短棹空随月到家。

尚欲趋陪连夜饮,东篱容有后开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维舟江口未栖鸦,急趁飞觞一笑哗。
旋喜使君倾皂盖,尽从醉客堕乌纱。
高城不记人分袂,短棹空随月到家。
尚欲趋陪连夜饮,东篱容有后开花。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船上还未见栖息的乌鸦,急忙追逐着飞舞的酒杯,欢声笑语。
刚才高兴地看到使君倾倒了酒盖,醉酒的人纷纷掉落了帽子。
高楼大厦不记得人与人之间的离别,短短的桨划着船,空荡荡地随着月亮归家。
我仍然想要追随你们一起饮酒,东篱花丛中也会有后来的花儿开放。

注释:

  • 维舟:停泊的船只。
  • 栖鸦:栖息的乌鸦,这里暗指时光还未到达酒宴的结束。
  • 飞觞:指飞舞的酒杯,象征着饮酒的欢快。
  • 使君:对朋友的称呼,表示尊敬。
  • 皂盖:黑色的帽子,指代官员的乌纱帽。
  • 高城:高楼大厦,象征繁华的城市。
  • 月到家:指夜晚月亮升起时回到家中,暗示归家之路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悠闲为主,反映了他对友谊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仲并归途,与友人一同饮酒时的欢乐场景。江阴作为长江的一个重要港口,常常成为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

诗歌鉴赏:

这首《归自江阴寄蒋知郡汪签判》描绘了一幅饮酒作乐、心情愉快的场景。诗人通过“维舟江口未栖鸦”开篇,画面清新,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在描绘一个初秋的午后,江面上静谧而又充满生机。接下来的“急趁飞觞一笑哗”则将气氛推向高潮,酒杯飞舞之间,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情感愈加浓烈。

“旋喜使君倾皂盖,尽从醉客堕乌纱”,这句通过描绘醉酒后的滑稽场景,生动地展示了酒宴的欢快与放荡,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洒脱。随后“高城不记人分袂”一句,转而抒发了离别的伤感,虽在繁华之中,但却难掩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最后的“尚欲趋陪连夜饮,东篱容有后开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谊的渴望,寓意着生活中总会有新的美好事物出现,连夜饮酒的欢乐将继续延续。

整首诗既有对当下欢愉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寄托,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情和对友谊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维舟江口未栖鸦:在江边的船上,鸦鸟尚未栖息,暗示时光尚未到。
  2. 急趁飞觞一笑哗:急忙追逐飞舞的酒杯,笑声响起,营造欢乐气氛。
  3. 旋喜使君倾皂盖:看到使君倾倒了酒盖,象征友谊的亲密。
  4. 尽从醉客堕乌纱:醉酒的人们纷纷掉落乌纱帽,生动有趣。
  5. 高城不记人分袂:高楼大厦中不记得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感叹孤独。
  6. 短棹空随月到家:短桨随月亮归家,暗示归途的孤寂。
  7. 尚欲趋陪连夜饮:仍想追随大家共饮,表达对友谊的渴望。
  8. 东篱容有后开花:东篱花丛中会有新花开放,象征生活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酒比作飞舞,生动形象。
  • 拟人:将高城描绘成无情的见证者,增强离别的伤感。
  • 对仗:如“醉客堕乌纱”与“倾皂盖”,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尽管在欢愉中也有孤独与离别,但诗人依然保持乐观,展现了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口:象征着归途与离别。
  • 飞觞:象征着欢乐与饮酒的氛围。
  • 乌纱:象征着官位与身份,醉酒后的失态。
  • 高城:象征繁华与孤独。
  • 月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归家的思念。
  • 东篱: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美好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
    b) 友谊与生活
    c) 孤独
    d) 旅行

  2. “急趁飞觞”中的“飞觞”指的是什么?
    a) 飘浮的水
    b) 飘动的酒杯
    c) 流动的船
    d) 飘落的叶子

  3. 诗中提到的“东篱”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遗憾
    b) 未来的希望
    c) 目前的困境
    d) 朋友的离去

答案:

  1. b) 友谊与生活
  2. b) 飘动的酒杯
  3. b) 未来的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中,李白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往的感慨,与仲并的欢快相对,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 《月夜忆舍弟》则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孤独,呈现了另一种对离别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楚辞》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