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红叶尽,旅思倍凄凉。
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
道存空倚命,身贱未归乡。
南望仍垂泪,天边雁一行。
白话文翻译:
在江城,红叶已经凋零,旅途的思念更加令人感到凄凉。孤独的梦里,家乡遥远,独自一人长夜难眠。道义虽存,却毫无依靠,身处异乡,命运卑微,未能归家。向南眺望,泪水依然流下,天边飞来一行大雁。
注释:
- 江城:指江南的城市,常用来代表故乡。
- 红叶尽:红叶凋零,象征秋天的来临和时光的流逝。
- 旅思:在旅途中的思乡情怀。
- 孤梦:孤独的梦境,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道存空倚命:即使有道义存在,却无法依靠。
- 身贱:身处卑微的境地。
- 南望:向南方眺望,代表思念的方向。
- 雁一行:大雁成群飞行,象征着归乡的愿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雁”通常象征着远方的归人或思乡情。古代诗人常用大雁作为旅途和家乡的象征,表现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此典故经常出现在唐诗中,传达出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牧之,晚号樵夫,出生于扬州,历任多地官职。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寄兄弟》创作于杜牧游历他乡之时,诗中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旅途孤寂的感慨。此时正是秋天,红叶凋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借此表达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寄兄弟》是一首充满浓厚思乡情感的古诗,杜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开篇“江城红叶尽,旅思倍凄凉”便将读者带入一种秋天的萧瑟氛围,红叶的凋零不仅是自然的变迁,也是时间的流逝,暗示着诗人心中无尽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夜晚的漫长更增添了思念的苦楚。诗人把自己的孤独与梦境结合,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深刻。随后“道存空倚命,身贱未归乡”表达了诗人对生存现状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尽管道义仍在,但身处异乡的他感到无助与卑微。
最后一句“南望仍垂泪,天边雁一行”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南方的方向是家乡,而大雁的飞翔仿佛是对归乡的期盼与渴望。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城红叶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红叶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 旅思倍凄凉:在旅途中,思念之情愈加浓烈,倍感凄凉。
- 孤梦家山远:梦中对家乡的思念,然而家乡遥不可及。
- 独眠秋夜长:在漫长的秋夜中独自入睡,增添了孤独的情感。
- 道存空倚命:道义虽存,但缺乏依靠,感到无助。
- 身贱未归乡:生活在他乡,身处卑微,未能回归故乡。
- 南望仍垂泪:向南方眺望,泪水流下,表达思乡之情。
- 天边雁一行:远方飞来的大雁,象征着归乡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比喻:大雁象征游子归乡的期盼,富有深意。
- 意象:红叶、孤梦、雁等意象,传达出深邃的思念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和孤独,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诗人深刻地揭示了人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叶:象征着秋天和时光的流逝,带有离愁的意味。
- 孤梦:代表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大雁:作为归乡的象征,表达了对故土的渴望。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寄兄弟》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牧
-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红叶”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夏天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思乡
- C. 旅行
答案:
- B. 杜牧
- B. 秋天
- B.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思念与孤独,但杜甫的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战乱中的家庭离散,而杜牧的《寄兄弟》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家乡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