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季昭》

时间: 2025-01-04 07:43:43

玉李当春孟,公书以讣闻,

但期同气骨,不作异乡坟。

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云。

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胡季昭
李庭芝 〔宋代〕
玉李当春孟,公书以讣闻,但期同气骨,不作异乡坟。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云。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孟月,玉树李花盛开,我接到你的讣告,心中感到无比悲痛。只希望我们能够同埋一处,不愿你孤独地在异乡安眠。没想到你去世后,才收到你音讯,转眼间已如梦幻。想让宁越的水流淌,遗憾却无法识别那红色的云彩。

注释:

  • 玉李:一种李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 讣闻:丧讯,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 同气骨:同宗同族,指有亲缘关系。
  • 异乡坟:指葬在异地的坟墓。
  • 鳞音:指音信,音信如鱼鳞般细碎。
  • 蝶梦:比喻梦境,象征虚幻。
  • 宁越水:指宁越地区的水,象征思念之情。
  • 朱云:比喻红霞,象征美好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庭芝,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通过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悼念胡季昭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惋惜之情。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逝者的追思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挽胡季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与惋惜。开篇“玉李当春孟”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春天通常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然而在这美好的时节,作者却接到了朋友的讣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提到“同气骨”,体现了作者与胡季昭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表现出对友人去世的无奈和悲痛。

接下来的“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云”,则表现了对音信的惋惜,仿佛一切都是梦幻,不真实的。最后两句“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更是将思念与遗憾交织在一起,水流淌不息,象征着无尽的怀念,而“朱云”则暗指美好的回忆和希望,却又难以再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生死离别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李当春孟:开篇描绘春天美丽的场景,暗示生命的复苏。
  2. 公书以讣闻:接到讣告,带出诗人内心的震惊与悲痛。
  3. 但期同气骨:渴望能与逝者同葬,体现深厚的友情。
  4. 不作异乡坟:不愿亲友孤独地埋葬在异乡。
  5. 岂料鳞音后:没想到收到音信已是事后。
  6. 俄传蝶梦云:音信如梦,暗示虚幻的感觉。
  7. 想教宁越水:希望宁越的水流淌,传达思念。
  8. 恨不识朱云:对美好记忆的遗憾,无法再见。

修辞手法:

  • 比喻:“鳞音”与“蝶梦”构成了对音信和梦境的比喻,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严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友人的怀念与哀悼展开,表达了生死离别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惜,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 玉李: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希望。
  • 异乡坟:代表对逝者的不舍与惋惜。
  • 宁越水:象征思念与牵挂。
  • 朱云:寓意美好的回忆与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李”指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花
    C. 一种山
    D. 一种树

  2. 诗中提到的“鳞音”是指什么?
    A. 鱼的声音
    B. 音信
    C. 鸟鸣
    D. 诗歌

  3.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庭芝的《挽胡季昭》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家庭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