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季昭》

时间: 2025-01-19 14:45:10

绿鬓两科好,丹心一片忠。

言言开国体,蹇蹇匪渠躬。

夜谓鸳行底,能持鲠论公。

象台死得所,万古忆清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胡季昭
李庭芝 〔宋代〕
绿鬓两科好,丹心一片忠。
言言开国体,蹇蹇匪渠躬。
夜谓鸳行底,能持鲠论公。
象台死得所,万古忆清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胡季昭的忠诚和才能。诗中说他有着绿鬓(意指年轻的容貌),心中怀有一片赤诚的忠心。他的话语能够阐述国家的根本,行为却不拘泥于形式。即使在夜间,他依然能坚持公正的立场。象台(可能指代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死,体现了他在历史上的不朽,后人将永远怀念他的清白与风范。

注释

  • 绿鬓:形容年轻,意指面容俊美。
  • 丹心:赤诚的心,忠诚之心。
  • 言言:指言辞,言论。
  • 蹇蹇:形容行为稳重,不轻率。
  • 鸳行底:可能指鸳鸯的行迹,象征情感的坚贞。
  • 鲠论公:指言辞尖锐而公正,能直言不讳。
  • 象台: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象征忠诚之死。
  • 清风:象征清白、正直的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庭芝,宋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关注于忠义、时事及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中的人们对忠诚与正义的渴望。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挽歌表达对忠臣的怀念,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故人的哀悼。

诗歌鉴赏

《挽胡季昭》是一首充满忠诚与怀念情感的挽歌。诗人在开篇便以“绿鬓两科好,丹心一片忠”描绘了胡季昭的年轻与忠诚,这种矛盾的结合引发读者对胡季昭命运的关注。随后的“言言开国体,蹇蹇匪渠躬”则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卓越才能与稳重的个性,表现出他不仅有理想,更懂得如何将理想付诸实践。

“夜谓鸳行底,能持鲠论公”这一句中,诗人利用“鸳鸯”象征坚贞的爱情,暗喻胡季昭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公正,强调了他的高尚品质。最后的“象台死得所,万古忆清风”则是对胡季昭的终极赞美,表达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清白与正直,令人铭记。

整首诗通过对胡季昭的描绘,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及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鬓两科好,丹心一片忠:描述胡季昭的年轻与忠诚,表现出对其外貌与内心的双重赞美。
  2. 言言开国体,蹇蹇匪渠躬:强调其政治才能与稳重,表明他不仅有理想,且能有效地实施。
  3. 夜谓鸳行底,能持鲠论公:用鸳鸯象征坚贞,表现胡季昭在夜晚依然能坚持正义与公正。
  4. 象台死得所,万古忆清风:表达对胡季昭的怀念与赞美,强调他在历史上留存的清白形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鬓”与“丹心”,以外貌与内心比喻忠诚之人。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鸳鸯、清风象征忠贞与正直,深化了诗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强调忠诚、正义与理想,表达了对忠臣的深切怀念,传递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美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鬓:象征年轻与美好。
  • 丹心:象征忠诚与诚实。
  • 鸳行:象征坚贞的爱情与信仰。
  • 清风:象征清白与高洁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胡季昭在诗中被描述为( )。 A. 忠诚的青年
    B. 狡诈的老者
    C. 无能的平民

  2. 诗中提到的“丹心”主要指( )。 A. 颜色
    B. 忠诚的心
    C. 美好的愿望

  3. “象台死得所”中的“象台”可能指( )。 A. 一种动物
    B. 历史人物或事件
    C. 地理位置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对历史和个人理想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自然之美,带有更多的个人情感,风格更为抒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庭芝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