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19 13:49:20

风带寒,枝正好,兰蕙无端先老。

情悄悄,梦依依, 离人殊未归¤

褰罗幕,凭朱阁,不独堪悲摇落。

月东出,雁南飞,

谁家夜捣衣?

夜初长,人近别,梦觉一窗残月。

鹦鹉卧,蟪蛄鸣, 西风寒未成¤

红蜡烛,弹棋局,床上画屏山绿。

褰绣幌,倚瑶琴,

前欢泪滴襟。

玉炉烟,红烛泪,偏对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意思解释

更漏子

作者: 冯延巳 〔唐代〕

诗歌内容:

风带寒,枝正好,兰蕙无端先老。情悄悄,梦依依,离人殊未归褰罗幕,凭朱阁,不独堪悲摇落。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夜初长,人近别,梦觉一窗残月。鹦鹉卧,蟪蛄鸣,西风寒未成红蜡烛,弹棋局,床上画屏山绿。褰绣幌,倚瑶琴,前欢泪滴襟。玉炉烟,红烛泪,偏对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白话文翻译:

寒风吹来,树枝正好,兰花和蕙草无缘先衰老。情意悄悄,梦中依依,离人却未归来,轻轻掀起帷幕,倚靠在朱色阁楼,不禁感到悲伤摇落。月亮从东方升起,大雁南飞,哪家在夜晚捣衣服?夜渐渐变长,离别在身边,梦中觉醒看到窗外的残月。鹦鹉卧着,蟪蟆在鸣叫,西风寒冷,蜡烛还未点亮,弹着棋局,床上的屏风上山水如画。掀开绣帷,倚着瑶琴,往日的欢笑泪洒衣襟。玉炉上烟缭绕,红烛泪滴,偏对着画堂思念秋天。眉毛细薄,鬓发残缺,夜长,枕头寒冷,梧桐树下,三更时分雨声,未曾道出离情最苦。一片片,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注释:

  • 兰蕙:指兰花与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
  • 褰罗幕:掀起帷幕,象征期待与思念。
  • 朱阁:红色的楼阁,代表着温馨的环境。
  • 鹦鹉、蟪蛄:两种鸟类,鹦鹉常寓意情意,蟪蛄则常在秋天鸣叫,代表孤寂。
  • 玉炉烟:象征香气的缭绕,传达一种温馨的氛围。
  • 红烛泪:蜡烛的泪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延巳,唐代词人,字子振,号绮怀,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绘离愁别恨,情感细腻而真实。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词人因离别而感到愁苦之际,表现了对离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更漏子》是一首充满离愁别恨的词作,展现了冯延巳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开篇即以“风带寒”引入,描绘出一种凄冷的氛围,紧接着用“兰蕙无端先老”表达心中对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感慨。全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渲染了离别的苦涩与思念的深切。尤其在“月东出,雁南飞”的描写中,结合了自然景象与情感思绪,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人心的孤独与惆怅。

词中多次提到的“夜”、“雨”、“寒”等意象,暗示着词人的内心感受与外部环境的呼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结尾一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是将这种思念凝聚成了细腻的声音,表达了对离情的无尽追忆与思索。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充满了唐代词人的风雅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寒风中的兰花,暗示着离愁的苦涩。
    • 第二联通过月亮与大雁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夜晚。
    • 中间部分则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反映出词人对往日欢愉的眷恋。
    • 结尾以“空阶滴到明”总结全篇,意在表达离情的绵长。
  • 修辞手法:使用了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加生动,意象更加鲜活。

  • 主题思想:全词围绕离愁展开,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离人的思念,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兰蕙:象征高洁的情感与理想。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
  • 西风:传达了季节的变换与心境的寒冷。
  • 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蕙”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酒
    • B. 兰花和蕙草
    • C. 一种乐器
  2. 词中“月东出,雁南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离愁
    • C. 忧伤
  3.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中的“滴”字是指什么?

    • A. 书本
    • B. 雨水
    • C. 蝉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冯延巳的《更漏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离愁别恨,但冯延巳更多地渲染了夜晚的孤独,而李清照则在细腻的情感中加入了更多对往昔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