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灵山寺
作者: 罗隐 〔唐代〕
原文展示:
晚景聊摅抱,凭栏几荡魂。
槛虚从四面,江阔奈孤根。
幽径薜萝色,小山苔藓痕。
欲依师问道,何处系心猿。
白话文翻译:
在晚霞的映衬下,我随意地倚靠栏杆,心中不禁荡漾起思绪。四周的栏杆是虚空的,江水浩渺,孤独的我无处寄托。幽静的小路上,薜荔的颜色鲜亮,山坡上则留下了苔藓的痕迹。我想要依靠我的老师去探讨道理,但不知道该把心中的烦恼放在哪里。
注释:
- 摅抱:抒发,表达情感。
- 荡魂:荡动心灵,思绪飘荡。
- 槛虚:栏杆是空的,形容环境的开阔。
- 孤根:孤独的根基,喻指孤单的境地。
- 薜萝:一种爬藤植物,常见于山野。
- 苔藓:生长在潮湿地方的小植物,常用来象征宁静的环境。
- 系心猿:将心中的烦恼固定下来,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
典故解析:
“心猿意马”这个成语来源于佛教,意味着心思难以安定、难以控制,常用来形容人心浮动。此处用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字念之,号惭愧,晚唐诗人,以诗风清新、意趣独特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后期,正值诗人心境的迷茫与追求。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对人生真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灵山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求哲理的渴望。首联“晚景聊摅抱,凭栏几荡魂”以晚霞为引,传达出一种惬意却又蕴含忧伤的情感,诗人似乎是在追忆往昔或思考人生。在接下来的“槛虚从四面,江阔奈孤根”中,诗人以“槛虚”与“江阔”的对比,勾勒出了一幅开阔而孤独的景象,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幽径薜萝色,小山苔藓痕”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递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最后一句“欲依师问道,何处系心猿”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渴望寻求道理,却又无处可去,心中的“猿”似乎在不断逃避、徘徊。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理追求,反映了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迷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景聊摅抱:夜幕降临,诗人随意地倚靠在栏杆上,抒发心中感慨。
- 凭栏几荡魂:倚靠的姿势让心中的思绪在荡漾。
- 槛虚从四面:四周的栏杆显得虚空,环境开阔。
- 江阔奈孤根:江水宽广,令诗人感到无处依托。
- 幽径薜萝色:幽静的小路上,爬藤植物颜色鲜亮。
- 小山苔藓痕:小山上留有苔藓的痕迹,显示自然的宁静。
- 欲依师问道:渴望依靠老师探讨人生哲理。
- 何处系心猿:心中无处寄托,难以安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心猿”形象地比喻心中烦躁不安的情绪。
- 对仗:如“晚景”与“幽径”、“江阔”与“孤根”,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晚景”“江阔”“薜萝色”等意象,营造出孤独与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与对道理的渴望,展示了他在纷扰世界中追求真理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景:象征着人生的晚期,带有淡淡的忧伤。
- 江阔:象征着广阔的空间,却也暗示着孤独与无依。
- 薜萝:代表着生命的繁茂与自然的美好。
- 苔藓: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宁静的内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孤独?
- A. 夜空
- B. 江水
- C. 山脉
- “何处系心猿”中的“心猿”指的是什么?
- A. 内心的烦恼
- B. 实际的猿
- C. 对自然的渴望
- 诗中的“槛虚”主要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 A. 失落
- B. 迷茫
- C. 轻松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罗隐的《灵山寺》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罗隐则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哲理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