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暮城西晚眺》

时间: 2025-01-01 18:39:18

谬忝莲华幕,虚沾柏署官。

欹危长抱疾,衰老不禁寒。

时事已日过,世途行转难。

千崖兼万壑,只向望中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暮城西晚眺
作者: 罗隐

谬忝莲华幕,
虚沾柏署官。
欹危长抱疾,
衰老不禁寒。
时事已日过,
世途行转难。
千崖兼万壑,
只向望中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冬天的傍晚,站在城西向远处眺望的心情。诗人谦虚地说自己沾染了官职的荣光,实际上只是名不副实。诗中提到自己身体虚弱,常年抱病,衰老让他更感到寒冷。时光已经过去,社会的变迁让他感到无奈。即使面对千山万壑,眼前的景象也只是徒然的观望。

注释:

  • 谬忝:谬,错误;忝,愧疚。指自己不配或不当的接受荣誉。
  • 莲华幕:指高官显贵的象征,形容诗人身处的官场。
  • 虚沾:表面上沾染,实际上内心明白自己并不配。
  • 柏署官:柏树下的官署,形容诗人身为官员却心中不安。
  • 欹危:倾斜,指身体的虚弱。
  • 长抱疾:长期有病,形容身体的衰弱。
  • 衰老不禁寒:衰老让人无法抵御寒冷。
  • 时事已日过:时代已经过去,指对社会变迁的无奈。
  • 千崖万壑:形容山的众多与险峻。
  • 只向望中看:只能通过眼望,而不能实际参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景纯,号孟阳,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题材多样,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冬暮城西晚眺》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人生的低谷期,身体衰弱,内心感叹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反映了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冬暮城西晚眺》以冬日傍晚的景象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谬忝莲华幕”即揭示了诗人对自身地位的谦卑与不安,暗示着他对官场虚荣的反思。诗人在描绘自己身体的虚弱与衰老时,巧妙地将个人的感受与社会背景结合,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社会的变迁。整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情感却极为丰富,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最后两句“千崖万壑,只向望中看”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助与渺小,仿佛诗人只能在远观中寻找慰藉,无法真正参与生活的漩涡。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还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谬忝莲华幕: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谦卑态度。
  2. 虚沾柏署官:说明自己在官场上并不如意,内心清楚。
  3. 欹危长抱疾:揭示了诗人长期身体不适的痛苦。
  4. 衰老不禁寒:通过寒冷象征衰老的无情。
  5. 时事已日过:对过去时光的无奈与惋惜。
  6. 世途行转难:社会变迁的艰难,诗人感受到的生活压力。
  7. 千崖兼万壑: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同时也反映内心的孤独。
  8. 只向望中看:最后的无奈与渴望,表达诗人只能通过目光去探索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身的处境比喻为“莲华幕”,突显对荣华的无奈。
  • 拟人:通过“时事已日过”等描写,赋予时间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千崖兼万壑”,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衰老、疾病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揭示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困惑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华:象征着荣华与地位,代表着社会的虚荣。
  • 柏树:象征坚韧与长寿,但在这里却暗含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千崖万壑: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艰难,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谬忝莲华幕”中的“忝”意思是: A. 辱骂
    B. 愧疚
    C. 诚实

  2. 诗中提到的“千崖万壑”主要表达了: A. 自然的美
    B. 个人的渺小与无奈
    C. 官场的复杂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与无奈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杜甫的笔调更为沉重,情感更为激烈。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生长与死亡来反映人生的哲理,风格上更为柔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