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早秋宿叶堕所居
作者:罗隐 〔唐代〕
原文展示:
池荷叶正圆,长历报时殚。
旷野云蒸热,空庭雨始寒。
蝇蚊犹得志,簟席若为安。
浮世知谁是,劳歌共一欢。
白话文翻译:
池塘里的荷叶正盛,长久以来的时光已到尽头。
浩瀚的野外云蒸着热气,空旷的庭院里雨水开始变得寒冷。
苍蝇和蚊子依然得意洋洋,凉席上似乎也还可以安稳。
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谁能真正明白自己是谁呢?不如一起歌唱,共享这一份欢愉。
注释:
- 长历:长久的时间。
- 蒸热:热气蒸腾,形容天气炎热。
- 始寒:开始变得寒冷,表示季节的变化。
- 得志:形容苍蝇和蚊子依然在这个环境中活得自在。
- 簟席:凉席,这里指的是夏季用来避暑的床上用品。
- 浮世:指的是世俗的生活,意味着世间的纷扰与浮华。
典故解析:
“浮世”源于佛教文化,常用来形容世俗生活的浮华与虚无。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变化和世俗生活的纷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惟白,号香山,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卒于晚唐。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早秋时节,正值季节更替,诗人借此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反映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早秋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先,诗中描绘的荷叶、云蒸、雨寒等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特别是“池荷叶正圆”,描绘出荷叶的丰盈与盛夏的余韵,而“空庭雨始寒”则暗示了秋天的来临,带给人的寒意和孤寂。
其次,诗中提到“蝇蚊犹得志”,表现出在环境变化中,常见的小生命依然活得自得其乐,这与人类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在浮华的世界中,何必过于执著,反而不如像蝇蚊一样轻松自在。
最后,结尾的“浮世知谁是,劳歌共一欢”更是让人产生深思,诗人以轻松的语调呼吁大家在繁杂的世界中,珍惜眼前的欢愉与生活的简单快乐。这一情感贯穿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与宽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池荷叶正圆”:描写荷叶正盛,体现自然的美。
- “长历报时殚”: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季节的更替。
- “旷野云蒸热”:宽广的野外,热气腾腾。
- “空庭雨始寒”:庭院空旷,雨水带来凉意。
- “蝇蚊犹得志”:小虫子在逆境中依然活得快乐。
- “簟席若为安”:凉席上似乎也能安稳度日。
- “浮世知谁是”:在浮世中,谁能真正理解自己。
- “劳歌共一欢”:不如一起歌唱,享受欢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苍蝇与蚊子比作在世间中自在的人,寓意深刻。
- 拟人:赋予苍蝇和蚊子情感,表现出生活的轻松与欢乐。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早秋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珍惜,强调在繁华的生活中保持一份轻松与快乐的态度。
意象分析:
- 荷叶:象征着生命的盛大与短暂。
- 云蒸:象征着夏季的热情与活力。
- 雨寒: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及人生的无常。
- 蝇蚊:象征着小生命在逆境中依然活得自在。
- 浮世:象征着世俗生活的纷扰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池荷叶正圆”体现了哪个季节的特征?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蝇蚊犹得志”的意思是什么?
- A. 苍蝇和蚊子得意忘形
- B. 苍蝇和蚊子在困境中依然活得快乐
- C. 苍蝇和蚊子不再出现
- D. 苍蝇和蚊子被消灭
-
诗的最后一句“劳歌共一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欢愉的珍惜
- D. 对时间的惋惜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感慨,但更偏向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的枯荣象征人生的无常,情感更为直接与感伤。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上的不同侧重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