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首》

时间: 2025-01-04 13:13:07

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

归休谁肯争幽谷,贫杀犹堪买沃洲。

笛作曾垂安石泪,扇遮难护彦回羞。

伯阳老去差奸黠,真出函关不少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兴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少喜清谈拙自谋,
行年至此复焉求。
归休谁肯争幽谷,
贫杀犹堪买沃洲。
笛作曾垂安石泪,
扇遮难护彦回羞。
伯阳老去差奸黠,
真出函关不少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谈的少许喜爱,直白地说他并不擅长于此。岁月流逝,他回归故里,却又在寻找什么。归隐的生活中,谁愿意争夺那幽静的山谷呢?即便生活贫困,他仍然能忍受去购买丰饶的土地。笛声曾让安石流泪,而扇子却难以掩盖彦回的羞愧。伯阳(指老子)年纪渐长,变得奸诈狡猾,真正的出路却在函谷关外,留不住的东西也不少。


注释:

  • 清谈:泛指无实质内容的讨论,诗人对此不以为然。
  • 幽谷:指清静的山谷,象征隐居的理想生活。
  • 沃洲:指肥沃的土地,象征富裕的生活。
  • 安石泪:指王安石,因感慨而流泪。
  • 彦回:指屈原,因屈辱而感到羞愧。
  • 伯阳:老子,智慧的象征,诗人认为他变得狡猾。
  • 函关:象征出世和归隐的关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季真,号廷甫,南宋诗人,以词和诗闻名。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杂兴十首》是刘克庄在南宋末年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写作时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杂兴十首》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清谈的淡漠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前四句通过“少喜清谈”和“归休谁肯争幽谷”道出诗人内心的抗拒,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孤独。接着的“笛作曾垂安石泪,扇遮难护彦回羞”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情感共鸣,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后四句更是直白地揭示了人世间的冷漠与狡诈,尤其是“伯阳老去差奸黠”,暗示智慧的衰退和人性的复杂。整体而言,诗歌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历史典故的运用,深刻揭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与困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喜清谈拙自谋:不太喜欢空洞的讨论,自己谋划生活。
  2. 行年至此复焉求:到年纪这个时候,仍在寻找生活的意义。
  3. 归休谁肯争幽谷:回归隐居生活,谁愿意在这幽静的地方争夺?
  4. 贫杀犹堪买沃洲:即使生活贫困,也愿意去购买丰饶的土地。
  5. 笛作曾垂安石泪:笛声使得王安石感动落泪。
  6. 扇遮难护彦回羞:扇子虽然遮挡,却难以掩盖屈原的羞愧。
  7. 伯阳老去差奸黠:老子年老后变得狡猾。
  8. 真出函关不少留:真正的出路在函谷关外,留不住的东西也不少。

修辞手法:

  • 对比:清谈与隐居、贫困与富裕的对比,展现诗人的内心矛盾。
  • 引用典故:通过历史典故增加诗的厚度,深化主题。
  • 象征:如“幽谷”象征隐逸理想,“沃洲”象征富裕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谈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冷漠的感慨,揭示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谈:象征无意义的讨论。
  • 幽谷:象征隐逸的理想。
  • 沃洲:象征富裕与安宁的生活。
  • 笛声:象征情感的共鸣与历史的感慨。
  • 扇子:象征遮掩与难以掩盖的羞愧。
  • 伯阳:象征智慧的流失和人性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少喜清谈”是指什么?

    • A. 喜欢讨论
    • B. 不喜欢空谈
    • C. 爱好音乐
  2. 诗中提到的“沃洲”象征什么?

    • A. 幽静的山谷
    • B. 丰饶的土地
    • C. 贫困的生活
  3. “伯阳老去差奸黠”中的“伯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老子
    • C. 庄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在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向往的诗中,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的个性与洒脱的情感著称,而刘克庄则更加内敛,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