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
时间: 2025-01-06 12:5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
—— 刘克庄
搔白发翁疑是假,对青铜镜认为真。
影形本合成同体,梦觉俄分作二人。
欢至不期开口笑,愁来相对捧心颦。
可怜怛化贪生者,刍狗元身学出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老人面对镜子的思考,令人产生怀疑,是否这镜中的影像是真实的。影子和形体原本是一体的,但在梦醒时分,却分成了两个人。欢笑时难以抑制,愁苦时却不得不捧心而颦。可怜那些贪恋生命的人,像刍狗一样,失去了自我,仿佛学会了超脱。
注释:
字词注释:
- 搔:挠。
- 白发翁:指年长者,白发老人。
- 青铜镜:一种古老的镜子,反映真实形象。
- 影形:影子和形体。
- 俄:突然。
- 心颦:心事重重,眉头紧皱。
- 怛化:怜悯,感伤。
- 刍狗:古人祭祀时用来象征性供奉的狗,意指无知者。
典故解析: “影形本合成同体”可理解为影像与现实的关系,反映了人对自我和生命的思考。古代文人常借镜子来比喻自我反省与内心的探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仲明,号白云,风格多样,尤以抒情见长。他的诗歌常蕴含哲理,关注人生的无常与自我反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感慨之时,可能是在某个静谧的环境中,面对镜子以及自身的思考,反映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存在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怀的诗作,诗中通过镜子的意象,探索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开头两句描写白发老人的困惑,老人在镜子前搔首思索,似乎对镜中的影像产生了怀疑,反映出对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影形本合成同体”的表述,引出人内心的挣扎与分裂,暗示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迷失自我,无法面对真实的内心。
接下来的“欢至不期开口笑,愁来相对捧心颦”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欢愉与忧愁的交替,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心痛。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镜子前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
最后两句“可怜怛化贪生者,刍狗元身学出神”则是对贪恋生命的人的一种批判与同情,指出生活中那些迷失的人仿佛如刍狗般无知而沉醉,失去了自身的真正意义。这种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使诗歌在情感上更加深刻,引人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搔白发翁疑是假:老者搔首思索,怀疑镜中影像的真实性。
- 对青铜镜认为真:与青铜镜形成对比,强调人对真实的追求。
- 影形本合成同体:影像与现实本为一体,象征人内心的统一性。
- 梦觉俄分作二人:梦醒之际,真实与虚幻似乎分离。
- 欢至不期开口笑:在欢笑中,人们无法自已,尽情表达。
- 愁来相对捧心颦:愁苦时刻,心中忧愁显现,情感外露。
- 可怜怛化贪生者:对贪恋生命之人的怜悯与批判。
- 刍狗元身学出神:失去自我,沉迷于表象,反映人性的弱点。
修辞手法:
- 对比:欢笑与愁苦的对比,增强情感的冲击。
- 拟人:将影像与人性结合,使抽象的影像具有人类情感。
- 象征:镜子象征内心的反思与自我认知。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于探讨人对自我与现实的认知,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反映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和对人性深处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铜镜:象征真实与反思,代表人类对自我的探索。
- 白发翁:象征老年与智慧,反映人生的无常。
- 欢笑与愁苦:象征人生的两极,揭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 刍狗:象征迷失自我者,表达对贪生者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发翁”指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
- A. 青年
- B. 中年
- C. 老年
- D. 婴儿
-
诗中提到的“青铜镜”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真实与反思
- C. 时间
- D. 自由
-
诗的最后一句“刍狗元身学出神”中,作者对贪生者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批判与同情
- C. 无所谓
- D. 不屑一顾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关注内心的反思与人生哲理,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享乐。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克庄研究》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