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夫挽词》

时间: 2025-01-09 14:23:05

礼乐追先哲,文名动缙绅。

忠勤白首节,惠爱远州民。

石室诗书在,天衢日月深。

九原何所憾,有子嗣芳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礼乐追先哲,文名动缙绅。
忠勤白首节,惠爱远州民。
石室诗书在,天衢日月深。
九原何所憾,有子嗣芳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先贤的追念与敬仰。礼乐文化追随古代先哲,诗人的名声在士人中间广为流传。他在白头之年仍然忠诚勤奋,关爱着远方的百姓。石室里仍然存有诗书,天上的日月仿佛依旧深邃。对于九原(即亡灵之地)来说,何必心存遗憾呢?因为他有子嗣来继承他的芳名。

注释

字词注释

  • 礼乐:指的是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强调文化修养。
  • 缙绅:指高阶士人或官绅。
  • 白首:年老,通常指白发,象征长寿和经验。
  • 惠爱:恩惠与爱护。
  • 远州民:远方的百姓。
  • 石室:指藏书的地方,象征学问。
  • 天衢:指天空,象征遥远的天际。
  • 九原:指阴间或墓地。
  • 芳尘:美好的名声。

典故解析

  • 先哲:古代的智者或有道德的人,常被后人尊敬和怀念。
  • 九原:古代对死者归宿的称呼,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祖禹,宋代诗人,以其笔锋犀利和文化修养著称,擅长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常大夫挽词》是为悼念一位尊敬的朋友或师长而作,反映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尊敬,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先贤的怀念和对其精神遗产的崇敬。开篇的“礼乐追先哲”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重视。接下来的“文名动缙绅”则表明了先贤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展现了其在知识界的地位。

“忠勤白首节”描绘了逝者在其晚年仍然坚持为民服务、忠诚奉献的精神,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后面的“惠爱远州民”则进一步展示了他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杰出人士的责任感。

“石室诗书在,天衢日月深”则象征着文化的永恒和精神的传承,尽管逝者已去,但其留下的文化和智慧仍然在。最后一句“九原何所憾,有子嗣芳尘”则表达了一种对逝者的安慰,强调了有子嗣延续其名声,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积极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社会对先贤的尊重与怀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礼乐追先哲:表达对古代礼仪与音乐文化的追随,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文名动缙绅:说明先贤在士人中享有盛名,影响深远。
  3. 忠勤白首节:反映逝者在晚年仍坚持忠诚与勤奋的精神。
  4. 惠爱远州民:展示逝者关心远方百姓的情怀。
  5. 石室诗书在:象征文化知识的传承,表明其学术成就。
  6. 天衢日月深:引申出一种永恒的意象,象征逝者的精神仍在。
  7. 九原何所憾:提出对逝者的安慰,强调无须遗憾。
  8. 有子嗣芳尘:表达对后代的期望,逝者的名声将得到延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礼乐追先哲,文名动缙绅”,展现了平衡的美感。
  • 象征:如“石室”象征知识的积累,“九原”象征逝者的归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逝者的追思与敬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生命延续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礼乐:象征传统文化和道德。
  • 缙绅:代表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 石室: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 九原:象征生命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礼乐追先哲”中的“先哲”指的是: A. 先知
    B. 古代的智者
    C. 先王
    D. 先烈

  2. 诗中提到的“石室”是指: A. 墓地
    B. 书房
    C. 学校
    D. 图书馆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遗憾
    B. 安慰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悼亡诗》:对逝者的深切怀念,风格相似。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国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但更多展现个人情感与壮志。
  • 杜甫《春望》:对国家的忧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风格上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祖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