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漫兴 其二》

时间: 2025-01-17 10:05:12

佳节重阳至,开窗满目愁。

剧怜桑梓景,浑似塞垣秋。

鹤友髡丹顶,鸿妻怅白头。

久涵丛菊泪,新向故园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节重阳至,开窗满目愁。
剧怜桑梓景,浑似塞垣秋。
鹤友髡丹顶,鸿妻怅白头。
久涵丛菊泪,新向故园流。

白话文翻译:

重阳佳节来临,我打开窗户,满眼愁绪。
我深深怜惜故乡的景象,仿佛置身于边塞的秋天。
与鹤友相伴,看到那光头的丹顶鹤,心中却惆怅于与伴侣的白头。
我在丛丛菊花中泪流满面,现在泪水又向故乡流去。

注释:

  • 佳节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民间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
  • 桑梓:指故乡,桑树和梓树是古人常提到的两种树,常用来代指故乡。
  • 塞垣:边塞的围墙,指边疆或边境的景象,通常给人以苍凉之感。
  • 鹤友:指白鹤,象征友谊;髡丹顶:光头的丹顶鹤,表示年老或失去伴侣的悲哀。
  • 鸿妻:鸿雁的妻子,象征离别与思念。
  • 丛菊泪:指在菊花丛中流泪,菊花象征坚韧与久远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凤梧(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民初。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擅长抒情,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深秋漫兴 其二》创作于重阳节前后,正值深秋,诗人在此时的心境多了一份愁苦与思乡之情。重阳节是一个团圆的时刻,诗人却因身处异地而感到孤独与无奈,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深秋漫兴 其二》通过重阳节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以“佳节重阳至”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节日氛围但又伴随愁苦的场景中。“开窗满目愁”不仅描绘了视野的广阔,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剧怜桑梓景,浑似塞垣秋”,诗人通过对故乡风景的怜惜,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愁苦感。这种忧愁与边塞的秋景相互交融,形成一种苍凉的氛围。接着,诗人以鹤和鸿为意象,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伴侣的惆怅,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久涵丛菊泪,新向故园流”,将情感推向高潮,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长寿,而泪水则是思乡之痛的直接表现。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菊花上,流向故乡,显示了对故土深切的眷恋。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佳节重阳至,开窗满目愁。
    重阳节来了,我打开窗户,满眼的愁绪。

  2. 剧怜桑梓景,浑似塞垣秋。
    我深深怜惜故乡的景象,仿佛置身于边塞的秋天。

  3. 鹤友髡丹顶,鸿妻怅白头。
    与鹤友相伴,看到那光头的丹顶鹤,心中却惆怅于伴侣的白头。

  4. 久涵丛菊泪,新向故园流。
    我在丛菊中流泪,现在泪水又向故乡流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鹤友髡丹顶,鸿妻怅白头”,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思乡之情比作流泪,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情感。
  • 意象:通过“桑梓”、“菊花”等自然意象,渲染出浓厚的乡愁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感怀,也有对人情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节:象征团聚与长寿。
  • 桑梓:故乡,情感寄托。
  • 菊花:坚韧与思念,象征秋季的悲凉。
  • 鹤与鸿:象征友谊与离别,表达对友人与伴侣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 A. 七月
    B. 九月
    C. 十月
    D. 十二月

  2. “桑梓”在诗中指代的是哪个地方? A. 城市
    B. 故乡
    C. 山林
    D. 海岛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A. 菊花
    B. 鹤与鸿
    C. 以上皆是
    D. 无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深秋漫兴 其二》相似,都是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

  • 《月夜忆舍弟》则是通过夜晚的静谧来抒发对兄弟的思念,展现了相似的情感主题,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思乡与思人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华诗词大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这些书籍和文章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