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见杏花》

时间: 2025-01-01 14:19:37

野外初栽杏,婀娜隔小溪。

荣从春雨后,红到夕阳西。

乳燕休轻蹴,流莺且慢啼。

见人浑不语,羞涩首频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后见杏花
作者: 刘凤梧 〔近代〕

野外初栽杏,婀娜隔小溪。
荣从春雨后,红到夕阳西。
乳燕休轻蹴,流莺且慢啼。
见人浑不语,羞涩首频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杏花在雨后绽放的美丽景象。杏花在田野中初次栽种,娇艳的花朵在小溪对岸摇曳生姿。经过春雨滋润,花朵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鲜红。小燕子在此时不宜轻易打扰,黄莺也应慢慢鸣唱。杏花似乎见到人来,羞怯得低下了头,不愿多言。


注释:

字词注释:

  • 婀娜:形容姿态柔美,轻盈。
  • :花的繁荣,盛开。
  • 乳燕:指刚刚孵化出来的小燕子。
  • 流莺:指黄莺,歌声悦耳。
  • 浑不语:完全不说话,形容花朵的羞怯状态。
  • 羞涩:害羞,腼腆。

典故解析:
杏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杏花的娇艳和春雨的滋润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生命的希望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凤梧,近代诗人,生平多有游历,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带有淡淡的乡愁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热爱,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雨后见杏花》是一首生动描绘春天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杏花的生动形象,展现了春雨的滋润和大自然的美丽。开头两句“野外初栽杏,婀娜隔小溪”,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自然的场景,杏花在小溪旁轻盈的姿态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春天的故事。接着,诗人提到“荣从春雨后,红到夕阳西”,不仅描绘了杏花的娇艳,还传达出春雨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夕阳的映照则增添了温暖的情感。

后两句“乳燕休轻蹴,流莺且慢啼”,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生物的细腻观察,燕子和莺鸟的动作都显得温柔而怜爱。同时,最后一句“见人浑不语,羞涩首频低”,则赋予了杏花以人性化的情感,体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花朵的羞涩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春天的温柔与脆弱。

整首诗构筑了一个优美的春日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美好,意在传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外初栽杏:在田野中初次种下的杏树,暗示春天的到来。
  2. 婀娜隔小溪:杏花曼妙的姿态在小溪对岸,展示了它的美丽。
  3. 荣从春雨后:花朵在春雨后愈发繁荣,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4. 红到夕阳西:夕阳映照下的杏花显得更加红艳,突出其美丽。
  5. 乳燕休轻蹴:小燕子不应轻易打扰,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
  6. 流莺且慢啼:黄莺也应缓缓鸣唱,增添了春天的和谐美感。
  7. 见人浑不语:杏花见到人来,羞涩得不愿言语,富有情意。
  8. 羞涩首频低:花朵低下头,展现出一种柔弱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杏花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乳燕休轻蹴,流莺且慢啼”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花朵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形成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杏花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反映了生命的蓬勃与清新。诗中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共鸣,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代表着美好和希望。
  • 小溪:代表流动与生命,增添了诗的灵动感。
  • 夕阳:象征温暖与宁静,带来了一种柔和的氛围。
  • 燕子与莺鸟:代表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绘什么?

    • A. 夏天的景象
    • B. 春天的杏花
    • C. 秋天的落叶
  2. “乳燕休轻蹴”中的“轻蹴”指的是什么?

    • A. 轻轻地跳跃
    • B. 轻轻地飞翔
    • C. 轻轻地鸣叫
  3. 诗中提到的“羞涩首频低”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骄傲
    • B. 羞怯
    • C. 欢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忆江南》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刘凤梧的作品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而刘凤梧则侧重于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欣欣向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雨后见杏花》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