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似浓云起,南楼听雁鸣。
关河劳健翮,风雨助哀声。
家远书难寄,衾寒梦不成。
芦花正萧瑟,云路漫垂情。
白话文翻译:
愁绪如浓厚的乌云般涌起,我在南楼上听到大雁的鸣叫。
关山河流使我疲惫不堪,风雨更是助长了我的哀伤。
远离家乡,书信难以寄达,寒冷的被褥使得我的梦境无法成形。
芦苇花正萧瑟,漫天的云雾让我心情更加沉重。
注释:
- 愁:忧愁,悲伤。
- 浓云:指乌云,象征心中的愁绪。
- 南楼:指作者所在的高楼,可能是寓意孤独。
- 健翮:指强健的翅膀,形容大雁。
- 衾寒:被褥寒冷,暗示作者的孤寂和寒冷。
- 芦花:芦苇的花,象征秋天的凋零与萧条。
- 云路:云雾弥漫的道路,表达思绪的迷茫与沉重。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雁鸣”可引申至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大雁自古以来便是思乡的象征。诗人通过对雁鸣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凤梧(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年。其诗风承袭传统,常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
诗写于秋夜,正值秋天的深处,雨声萧瑟,诗人心中充满忧愁与思乡之情。此时正是农忙过后,诗人可能因离乡在外而感到孤独。
诗歌鉴赏:
《秋夜雨声中闻雁》通过浓厚的秋夜氛围,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首句“愁似浓云起”以浓云比喻愁绪,形象生动,渲染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作者借南楼的高处,听到雁鸣声,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孤独与忧愁。大雁的飞翔与鸣叫在此时显得尤为凄凉,给人一种“关河劳健翮”的疲惫感,表达了对离乡生活的无奈和对故土的思念。
后两句则通过对家远书难寄和衾寒梦不成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情感。远离家乡,书信难以往来,使得情感更加无处寄托,寒冷的被褥又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孤寂。最后,诗人提到“芦花正萧瑟”,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哀伤,整个诗篇在自然景象的映衬下,传达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似浓云起:愁绪如同浓厚的乌云般涌现,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心中的忧愁。
- 南楼听雁鸣:在南楼上倾听大雁的鸣叫,映衬出诗人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 关河劳健翮:关山河流让人疲惫,表明诗人身处艰难的环境,心情沉重。
- 风雨助哀声:风雨加重了哀伤的声音,暗示外部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痛苦相互影响。
- 家远书难寄:身在异乡,书信难以寄达,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奈。
- 衾寒梦不成:寒冷的被褥使得梦境无法成形,暗示了孤寂和失落。
- 芦花正萧瑟:芦苇花随着秋风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哀愁。
- 云路漫垂情:漫天的云雾使得思念愈加沉重,情感在此刻愈发沉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似浓云”,将愁绪比作浓云,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雨助哀声”,赋予风雨感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借助秋夜的雨声与雁鸣,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愁氛围。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浓云:象征着愁闷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 雁鸣:象征思乡与孤独,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
- 关河:代表着遥远的旅途与艰难的生活。
- 芦花:秋天的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凋零。
- 云路:象征思绪的迷茫与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愁似浓云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兴奋
D. 无聊 -
“南楼听雁鸣”中的“南楼”有何象征意义? A. 友谊
B. 孤独
C. 快乐
D. 安宁 -
“家远书难寄”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A. 旅行愉快
B. 生活富裕
C. 思乡之苦
D. 心情愉快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秋夜雨声中闻雁》更加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情感的影响,通过雨声与雁鸣打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直接思念。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意象来表现情感,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