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时间: 2025-01-17 09:27:40

异域沧溟上,孤城斥卤中。

经过稀汉使,托处杂黎戎。

最苦黄茒瘴,兼愁铁飓风。

谁能忍羁旅,转泊逐飘蓬。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秋怀

作者: 顾可久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异域沧溟上,孤城斥卤中。
经过稀汉使,托处杂黎戎。
最苦黄茒瘴,兼愁铁飓风。
谁能忍羁旅,转泊逐飘蓬。

白话文翻译:

在异域的广阔海洋上,孤零零的城池位于荒凉的沼泽中。
经过稀少的汉使者,我寄身于杂居的少数民族中。
最痛苦的是黄茅之地的瘴气,此外还有令人忧愁的铁飓风。
谁能忍受这份羁旅的孤独,不断漂泊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呢?

注释:

  • 异域:指外地或远方的地方,通常带有陌生感。
  • 沧溟:指大海,象征广阔和深邃。
  • 斥卤:指荒凉的地方,常用来形容不适合居住的湿地或沼泽。
  • 稀汉使:指少量的汉族使者,表示与外族的接触稀疏。
  • 杂黎戎:指与多种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表现了文化和民族的混杂。
  • 黄茒瘴:黄茅指沼泽的草,瘴气是由湿地生物散发的有害气体。
  • 铁飓风:形容猛烈的风,可能暗指战乱或自然的威胁。
  • 羁旅:指旅途中被拘束或离家远行的状态。
  • 飘蓬:指随风漂泊的蓬草,象征无根无依的流浪生活。

典故解析:

在诗中提到的“汉使”,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反映了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复杂关系。“铁飓风”或许隐喻了历史上的战乱与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可久,明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外地旅居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描绘了异域环境的恶劣。

诗歌鉴赏:

这首《秋怀》通过描绘异域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身处陌生环境下的孤独与苦闷。开篇即以“异域沧溟”引入,展现了辽阔而又冷清的海洋,接着通过“孤城斥卤”强调了人烟稀少的环境,增强了诗的孤独感。诗人以汉使的稀少,表达了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无奈与迷茫。

“最苦黄茒瘴,兼愁铁飓风”,这里不仅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隐喻着政治动荡和外族的压迫。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苦楚,正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最后以“谁能忍羁旅,转泊逐飘蓬”收尾,直抒胸臆,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整首诗在悲凉中透出一种无奈与思乡之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异乡的环境,孤独的城池在荒凉的湿地中,让人感受到孤立无援的境地。
    • 第二联通过汉使的稀少,传达出文化交流的困难与隔阂,显示出诗人与外界的疏离感。
    • 第三联以自然环境的恶劣来反映内心的苦闷,瘴气和飓风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心灵的压迫。
    • 第四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旅途生活的无奈与流离失所的痛苦。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如“黄茒瘴”与“铁飓风”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比喻的使用,使得自然环境与内心情感之间产生了深刻的联系,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意象。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生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苦闷与无助,展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海洋:象征着广阔与无边,暗示孤独与渺小。
  • 城池:代表着人类的聚居与文明,但在荒凉中显得孤立无援。
  • 瘴气:象征着生命的威胁与压迫,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恶劣。
  • 飘蓬:象征无根的漂泊,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城”指的是: A. 繁华城市
    B. 荒凉的城池
    C. 美丽的乡村
    D. 诗人故乡

  2. “最苦黄茒瘴”中的“瘴”指的是: A. 美丽的景色
    B. 有害的气体
    C. 快乐的情感
    D. 温暖的阳光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失落与孤独
    C. 兴奋
    D.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思乡之情。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顾可久的《秋怀》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风格与情感表现各异。顾可久更为沉重与孤独,李白则多了一份幽静和淡然。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