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蕉叶(秋夜不寐)
云褰翠幕。满天星碎珠迸索。
孤蟾阑外,照我看看过转角。
酒醒寒砧正作。待眠来梦魂怕恶。
枕屏那更,画了平沙断雁落。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夜的天空中,云彩轻轻掀起像翠绿的幕布,满天的星星就像碎珠般闪烁。孤独的月亮在窗外,照耀着我,似乎想让我看见转角的景象。酒醒后,寒冷的砧板在作响。等到要入睡时,梦中的灵魂总是害怕恶梦的到来。枕边的屏风上,更画着平沙和断雁的落影。
注释:
- 云褰翠幕:云彩轻轻掀起的绿色幕布,形容夜空的美丽。
- 满天星碎珠迸索:形容星星点点,如同碎裂的珠子般闪烁。
- 孤蟾阑外:孤独的月亮在窗外,蟾指的是月亮。
- 酒醒寒砧正作:酒醒后,夜里听到寒冷的砧板声,表示人心的孤寂。
- 待眠来梦魂怕恶:入睡时,心中对恶梦的恐惧。
- 枕屏那更:屏风上描绘的画面,表现夜晚的寂寥。
典故解析:
“孤蟾”常用来形容孤独的月亮,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断雁”则象征着孤雁,往往在诗词中代表着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捷,字季常,号云长,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蒋捷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夜,正值一年之中最为寂静的时光,诗人因酒醒而无法入眠,感受到夜的寒冷和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旧日情感的怀念。
诗歌鉴赏:
《金蕉叶(秋夜不寐)》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展现了诗人的内心孤独与对秋夜深情的细腻描绘。开头“云褰翠幕”便引入了秋夜的氛围,绿云如幕,星光如碎珠,构建出一种梦幻而又清冷的景象。在这幅夜空图中,孤月照耀着诗人,似乎在倾诉着无尽的思念与孤独。
诗中“酒醒寒砧正作”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酒后的清醒反而让他更加敏感,听到寒砧声似乎在提醒他,深夜的寂静是多么令人不安。随后的“待眠来梦魂怕恶”,表达了对梦境的恐惧,似乎暗示着内心深处对过往的惧怕与无奈。
最后一句“枕屏那更,画了平沙断雁落”,通过画面描绘,传递出一种无尽的思绪,平沙与断雁的意象,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秋夜的沉思与孤独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褰翠幕:云彩轻掀,渲染出夜空的宁静与美丽。
- 满天星碎珠迸索:形容星星如同碎珠般闪烁,增添了夜的神秘感。
- 孤蟾阑外:孤独的月亮,突显诗人的孤寂。
- 照我看看过转角:月光似乎在引导诗人,寓意着对未来的期待。
- 酒醒寒砧正作:酒醒后的清冷感,使人更加沉思。
- 待眠来梦魂怕恶:梦中的恐惧,反映了内心的挣扎。
- 枕屏那更:睡前的思绪,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彩比作翠幕,星星比作碎珠,生动形象。
- 拟人:月亮似乎在与诗人对话,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透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和思念。
- 星星:代表希望与美好,但也有些许悲凉。
- 寒砧:象征内心的孤寂与思考。
- 平沙断雁:隐喻离别与遗憾,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褰翠幕”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春天的美好
- B. 秋夜的宁静
- C. 夏日的炎热
-
“待眠来梦魂怕恶”中的“恶”指的是什么?
- A. 恶劣的天气
- B. 恶梦和不安
- C. 恶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蒋捷的《金蕉叶》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描写了夜晚的孤独,但蒋捷更侧重于内心的沉思,而李清照则倾向于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李清照与蒋捷的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