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

时间: 2025-01-07 23:27:09

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

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

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

丑虏何足清,天山坐宁谧。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

意思解释

从军行二首

原文展示:

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
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
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
丑虏何足清,天山坐宁谧。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士兵们结伴出征,急忙奔赴龙城。敌人单于已经逼近,烽火台屡次在夜间报警。长弓拉满了月光,宝剑在霜雪中闪光。远道而来的草木都已枯萎,凛冽的寒风让人感到刺骨。寒风袭来,衣裳薄弱,难以抵御。回首望去,家乡已不见,天上的雁儿孤独地鸣叫。号角声奏响,充满了哀伤,队伍行进得严肃而又稳重。寄语边疆的胡人,希望你们不要再横行。年轻的士兵气概豪壮,勇敢如同万人敌。他们拿着剑走出家门,面对三边的艰难险阻。怒视着敌人一声喝令,万骑随之退避。杀敌如同割草般轻松,奔马之上,汗水如血滴落。那些丑陋的敌人根本不足为惧,天山之下宁静安详。如果没有封侯的机会,那就只是在幽并的地方白白逗留。


注释:

  • 弭节:指停止军旅,结交伙伴。
  • 龙城:可能指当时的边防重镇。
  • 单于:古代匈奴首领的称谓。
  • 烽燧:烽火台,也指报警的信号。
  • 长弓:指弓箭,象征战斗。
  • 剑华:剑刃上闪烁的光芒。
  • 候雁:指候鸟,象征思乡之情。
  • 塞外胡:指北方的胡人,古代游牧民族。
  • 封侯:指获得封爵和荣华富贵的机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字君干,号云溪,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诗风豪放激昂,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频繁出征,边境安全受到威胁的时期,士兵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诗歌鉴赏:

《从军行二首》通过描绘征战的艰辛与士兵的豪情,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勇士精神。诗的开头以“弭节结徒侣”引入,表现出士兵们在急迫的战争背景下团结一心,准备出征的情景。接下来的描写与景象交织,烽火台的警报声、寒风凛冽的环境以及远道而来的草木枯萎,渲染出一种战场的紧张氛围。

长弓与剑的意象象征着武器,在寒冷的霜雪中闪烁,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勇敢。诗人通过“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表达了士兵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情感深沉而真切。而“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等句则展示了士兵的威武与敌人对他们的畏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信与勇气。

整首诗在描绘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豪情之间,表现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壮志未酬的惋惜,展现了唐代士兵的精神面貌与时代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弭节结徒侣”:士兵们停止军旅,结交伙伴,准备出征。
  • “速征赴龙城”:急忙赶往龙城,强调了战争的紧迫性。
  • “单于近突围”:敌人即将突围,局势危急。
  • “烽燧屡夜惊”:夜间多次报警,表现出战事频繁。
  • “长弓挽满月”:长弓拉满,象征着士兵的准备与决心。
  • “剑华霜雪明”:剑光在霜雪中闪烁,突显出战斗的严酷。
  • “远道百草殒”:远道而来的草木枯萎,暗示环境的恶劣。
  • “峭觉寒风生”:感受到刺骨的寒风,表明征战的艰辛。
  •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寒风刺骨,衣服单薄,表达了对环境的无奈。
  •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思乡情切,孤雁鸣叫,情感深沉。
  •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号角声悲哀,队伍行进严肃,表现了士兵的坚毅。
  •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希望胡人不要再横行,表现出对敌人的警告。
  •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年轻人勇敢,表现出士兵的豪情。
  • “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拿着剑出征,面对艰难险阻。
  • “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愤怒时一声呼喝,敌军退却,表现出士兵的威武。
  • “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杀敌如割草,战马奔跑流汗,表现出战斗的频繁与激烈。
  • “丑虏何足清,天山坐宁谧”:敌人不足为惧,在宁静的天山下。
  •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没有封侯的机会,只是在幽并的地方白白逗留,表现出对功名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杀人蓬麻轻”,将杀敌比作割草,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修辞,如“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寒风欲砭肌”,赋予自然力量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士兵在征战中的豪情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对个人荣华富贵的渴望,反映了唐代士兵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弓:象征着战斗的准备与勇气。
  • 剑华:象征着武器的锋利与士兵的勇敢。
  • 寒风:暗示征战环境的恶劣与士兵的艰辛。
  • 候雁:表现思乡情感,象征孤独与无奈。
  • 烽燧:象征战争中的紧急与警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城”最可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西安
    C. 边疆重镇
    D. 南京

  2. “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中的“辟易”表示什么?
    A. 退避
    B. 进攻
    C. 追击
    D. 休息

  3. 诗中的“寒风”主要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A. 温暖
    B. 乡愁
    C. 战斗的艰辛
    D. 平静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从军行》王昌龄
  • 《白马篇》李白

诗词对比:

  • 顾况的《从军行》与王昌龄的《从军行》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士兵们的豪情与对故乡的思念,但顾况的诗更加突出战斗的艰辛与士兵的无奈,而王昌龄则侧重于士兵的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下一句是什么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上一句是什么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下一句是什么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上一句是什么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下一句是什么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上一句是什么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下一句是什么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上一句是什么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下一句是什么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上一句是什么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下一句是什么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上一句是什么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下一句是什么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上一句是什么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下一句是什么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上一句是什么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下一句是什么

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上一句是什么

弭节结徒侣,下一句是什么

速征赴龙城。上一句是什么

速征赴龙城。下一句是什么

单于近突围,上一句是什么

单于近突围,下一句是什么

烽燧屡夜惊。上一句是什么

烽燧屡夜惊。下一句是什么

长弓挽满月,上一句是什么

长弓挽满月,下一句是什么

剑华霜雪明。上一句是什么

剑华霜雪明。下一句是什么

远道百草殒,上一句是什么

远道百草殒,下一句是什么

峭觉寒风生。上一句是什么

峭觉寒风生。下一句是什么

风寒欲砭肌,上一句是什么

风寒欲砭肌,下一句是什么

争奈裘袄轻。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