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酬刘侍郎
几回新秋影,璧满蟾又缺。
镜破似倾台,轮斜同覆辙。
虽分上林桂,还照沧洲雪。
暂伴憔悴人,归华耿不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新秋时节的感慨,几次目睹月影的变化,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圆缺。明亮的镜子似乎也在破碎,仿佛倾斜的台子,车轮的轨迹也有些倾斜。尽管与上林的桂花相隔,依然能照见沧洲的白雪。短暂地陪伴着憔悴的人,心中对归华的思念却始终不灭。
注释:
- 新秋影:指新秋季节的月影,寓意时光流逝。
- 璧满蟾又缺:璧指圆月,蟾指月亮,暗示月满时的美好与随后的缺失。
- 镜破似倾台:镜子破裂,似乎倾斜的台子,暗喻生活的无常。
- 轮斜同覆辙:车轮的轨迹倾斜,象征人生道路的曲折。
- 上林桂:指上林苑的桂花,象征美好事物的分离。
- 沧洲雪:沧洲的雪,形容洁白的美好。
- 憔悴人:指身心疲惫的人,象征孤独和思念。
- 归华:归家的梦想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字世杰,号天池,晚唐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据说与作者与刘侍郎的友谊有关,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奉酬刘侍郎》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在新秋时节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的“几回新秋影”便引入了时光的主题,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诗中以“璧满蟾又缺”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圆缺,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无常,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
接下来的“镜破似倾台”与“轮斜同覆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通过镜子的破碎与车轮的倾斜,表现了生活的脆弱与不确定。诗人恰如其分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出一种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思索。
“虽分上林桂,还照沧洲雪”则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向往,尽管现实中有种种离别与分隔,但那份美好的记忆依然存在,照耀着内心的深处。最后两句“暂伴憔悴人,归华耿不灭”则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执念,表达了即使在艰难时刻,心中对美好归属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在情感层面上真挚动人,形式上则严谨对仗,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想,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美丽而感伤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回新秋影:提及秋天的月影,暗示着时光的流转。
- 璧满蟾又缺:月亮的盈亏,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 镜破似倾台:生活的破碎与不稳定。
- 轮斜同覆辙:人生道路的坎坷与不易。
- 虽分上林桂:美好事物的分离与怀念。
- 还照沧洲雪:内心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 暂伴憔悴人:对身心疲惫的人的关怀。
- 归华耿不灭:内心希望与信念的坚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镜破”、“轮斜”等比喻,形象化地表达人生的无常。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希望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秋影:象征时间的流逝。
- 璧、蟾:月亮的圆缺,暗示人生的无常。
- 镜、台:生活的脆弱与不确定。
- 上林桂、沧洲雪:美好的事物与记忆。
- 憔悴人: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璧满蟾又缺”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美好事物的圆缺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未来的希望 -
“镜破似倾台”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愉悦
B. 无奈与悲伤
C. 期待
D. 感激 -
诗中提到的“暂伴憔悴人”指代什么? A. 朋友
B. 亲人
C. 自己
D. 所有疲惫的人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顾况与李白在描绘月亮时,顾况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强调了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对比,前者沉浸于个人情感,后者则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