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奴弹琵琶歌(感相国韩公梦)》
时间: 2025-01-07 23:3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刘禅奴弹琵琶歌(感相国韩公梦)
作者:顾况 〔唐代〕
乐府只传横吹好,
琵琶写出关山道。
羁雁出塞绕黄云,
边马仰天嘶白草。
明妃愁中汉使回,
蔡琰愁处胡笳哀。
鬼神知妙欲收响,
阴风切切四面来。
李陵寄书别苏武,
自有生人无此苦。
当时若值霍骠姚,
灭尽乌孙夺公主。
白话文翻译
这首乐府诗只传唱横笛的美妙,琵琶则表达了关山的旅程。羁旅的雁在边塞上飞翔,环绕着黄云,边疆的马仰天嘶鸣,白草在风中摇曳。明妃因汉使归来而心生忧愁,蔡琰在胡笳声中感到无尽的哀伤。鬼神知晓这乐器的妙处,想要吸引它的声音,阴风阵阵从四面袭来。李陵寄书给苏武,世上竟没有人能理解这种苦楚。如果当时能遇上霍骠姚,便可以消灭乌孙,夺回公主。
注释
- 乐府: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多描写民间生活的乐曲。
- 横吹:一种乐器,通常指横笛。
- 羁雁:羁旅的雁,指在外漂泊的雁,寓意游子之情。
- 明妃:王嫱,汉元帝的王皇后,因被匈奴所掳而心怀愁苦。
- 蔡琰:汉代女诗人,因被匈奴掳走而写下《胡笳十八拍》,表达自己的悲伤。
- 霍骠姚:汉代著名的将领,曾多次征讨匈奴。
- 乌孙: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曾与汉朝交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乐府诗著称,常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人间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叹。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明妃、蔡琰,都是因国事而遭遇悲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游子身世的同情。
诗歌鉴赏
《刘禅奴弹琵琶歌》是一首富有情感的乐府诗,通过琵琶这一乐器引发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歌开篇即指出乐府诗的流行,强调横笛的美妙,却暗示着琵琶更能表达复杂的情感。
诗中描绘了羁旅的孤独,羁雁与边马的意象交织,既表现了游子的无奈,也营造了边塞的荒凉。明妃与蔡琰的形象象征着古代女性在国破家亡时的痛苦,体现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最后,诗人提及李陵与苏武之间的友谊,表达了对忠贞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态的无奈与无力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个人的孤独感到对历史的不平之感,最终汇聚成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思索,恰如那琵琶的悠扬,令人沉醉而又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乐府只传横吹好”:诗人指出乐府诗中常常赞美横笛的美妙。
- “琵琶写出关山道”:琵琶则能表达关山的旅程,暗示其深邃的情感。
- “羁雁出塞绕黄云”:羁旅的雁在边塞飞翔,象征游子的孤独与无奈。
- “边马仰天嘶白草”:边疆的马在嘶鸣,传达出荒凉的边塞气息。
- “明妃愁中汉使回”:提到明妃因汉使归来而感到忧愁,反映历史的悲剧。
- “蔡琰愁处胡笳哀”:蔡琰在胡笳声中感到哀伤,象征女性的苦楚。
- “鬼神知妙欲收响”:鬼神知晓琵琶的美妙,想要收听它的声音。
- “阴风切切四面来”:四面八方的阴风,象征着悲凉的氛围。
- “李陵寄书别苏武”:李陵寄书给苏武,表达友谊的深厚。
- “自有生人无此苦”:世上没有人能理解这种苦楚,流露出孤独感。
- “当时若值霍骠姚”:若能遇上霍骠姚,暗示对英雄的渴望。
- “灭尽乌孙夺公主”:指若能消灭敌人,夺回公主,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羁雁”“边马”)、拟人(如“鬼神知妙”)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与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琵琶这一乐器,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以及对游子命运的同情,揭示了人们在动荡年代中所遭受的孤独与苦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着情感的深邃,传达游子的思乡情。
- 羁雁:象征孤独与无奈。
- 明妃:历史悲剧的代表,体现女性的苦痛。
- 阴风:象征悲凉的氛围,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乐器?
- A. 横笛
- B. 琵琶
- C. 笙
- D. 唢呐
-
明妃因为什么感到愁苦?
- A. 战争
- B. 失去家人
- C. 汉使回归
- D. 被掳走
-
李陵和苏武的关系是什么?
- A. 兄弟
- B. 朋友
- C. 敌人
- D. 同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胡笳十八拍》 - 蔡琰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胡笳十八拍》:同样表达了女性在国破家亡时的悲苦,强调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强调了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