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西山准上人》

时间: 2024-10-17 09:49:18

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

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

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

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寻西山准上人
(钱起 〔唐代〕)
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
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
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
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

白话文翻译

在别处的秋天,泉水的声音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
我何时梦中游历,曾经见过那雪山的高人?
当新月透过树林时,群山的翠色在微弱的光影中显现。
我说我忘却了心中的忧虑,然而内心却更为宁静,
当我的身影消散,云雾自然而生。
醒来时,我发现缨带上积满了尘埃,就像洗净了功德的水一般。

注释

  • 别处:指远方或他处。
  • 秋泉声:秋天的泉水声,象征清凉和宁静。
  • 梦魂:梦中的灵魂或心境。
  • 雪山子:指高人或隐士,象征智慧和超脱。
  • 新月:初生的月亮,象征新的希望和开始。
  • 千峰翠微:形容山峰层叠,青翠迷人。
  • 言忘心更寂:说是忘却了心中的杂念,实则心中更为寂静。
  • 迹灭云自起:形容人影消失后,云雾自然而生,意境空灵。
  • 觉来缨上尘:醒来后发现缨带上沾染了尘埃。
  • 功德水:比喻用于洗净身心的水,象征净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 780—835),字景仁,号少微,唐代诗人,出生于江苏。早年曾游学,后任职于朝廷。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咏物抒怀,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蕴含深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梦寻西山准上人》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秋日,诗人可能在追忆往昔,或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试图通过梦中的追寻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高人智慧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思考。在首联中,秋泉声的回荡带给人一种舒适而又孤独的感觉,既有对秋天的自然描绘,也隐含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第二联的梦魂与雪山子的对比,折射出诗人对高人智慧的渴望,似乎想在梦中寻求一种超脱的生活。接下来的两联则描绘了新月与千峰的景象,意境深远,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而最后两句则将诗意推向了更深的哲理,诗人通过梦的消逝,体悟到内心的寂静与自我洗净,似乎在告诫人们,内心的清净才是追求的真正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描绘了秋天的泉水声,给人带来宁静的感受,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表达对高人智慧的追求,梦魂的去向与现实的缺失形成对比。
  • 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新月的出现与群山的景色交织,营造出一种恬静的自然之美。
  •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内心的宁静与梦的消逝,突显出一种哲理思考。
  • 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醒后反思,暗示内心的净化与自我反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功德水”比喻心灵的净化。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了对称之美。
  • 意象:新月、秋泉、雪山等意象相互交织,构建了诗的整体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表达了对智慧的向往与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泉:象征清凉与宁静,代表自然。
  • 雪山:象征高人智慧与超脱。
  • 新月:象征新的希望与开始。
  • 千峰翠微:象征山水的壮美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泉声”主要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宁静
    C. 怒火
    D. 忧虑

  2. “雪山子”指的是什么? A. 一位高人
    B. 一座山
    C. 一种动物
    D. 一种花

  3. 诗中“觉来缨上尘”的意思是什么? A. 醒来后发现内心的烦恼
    B. 醒来时发现衣物沾满尘埃
    C. 醒来后心情愉悦
    D. 醒来时感到困惑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梦寻西山准上人》: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为直白,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梦寻西山准上人》则更为隐晦,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