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药咏》
时间: 2025-01-19 15:56: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锄药咏》
作者:钱起 〔唐代〕
莳药穿林复在巘,
浓香秀色深能浅。
云气垂来浥露偏,
松阴占处知春晚。
拂曙残莺百啭催,
萦泉带石几花开。
不随飞鸟缘枝去,
如笑幽人出谷来。
对之不觉忘疏懒,
废卷荷锄嫌日短。
岂无萱草树阶墀,
惜尔幽芳世所遗。
但使芝兰出萧艾,
不辞手足皆胼胝。
宁学陶潜空嗜酒,
颓龄舍此事东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林间锄药的情景,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药草的芳香。春天的气息在松树的阴影之中显得格外悠长。清晨的莺鸟在百啭声中催促着春天的到来,泉水旁的花朵在石缝中悄然开放。作者不随飞鸟飞去,像是那从山谷中走出的隐士。面对这些美好,自己不知不觉中忘却了懒惰的时光,放下书卷,手握锄头,觉得日子似乎太短了。难道庭前没有萱草吗?可惜那些幽幽的芳香被世人所遗忘。只要能让芝兰在萧艾中生长,宁愿双手粗糙也心甘情愿。宁愿像陶渊明那样空怀酒兴,颓废地放弃其他农事。
注释
- 莳药:种植药草。
- 巘:山崖或高地。
- 浥:沾湿,浇润。
- 松阴:松树的阴影。
- 拂曙:拂晓,黎明。
- 萱草:一种植物,常用作比喻忘忧草。
- 芝兰:指一种名贵的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
- 东菑:东边的田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22年,卒于公元770年。钱起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锄药咏》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崇敬。诗中融入了隐士的情怀,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锄药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林间种药的情景,诗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开篇以“莳药穿林复在巘”引入,展现了生动的自然环境以及作者的劳作情景。接下来的“浓香秀色深能浅”则通过嗅觉与视觉的交融,增强了自然之美的表现力。
诗中对春天的描绘尤为生动,云气、松阴、莺鸟和泉水构成了一幅清新宜人的自然画卷。尤其是“如笑幽人出谷来”,通过比喻表现出作者的隐逸情怀,暗示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向往。
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懒惰的反思与自我鞭策:“对之不觉忘疏懒”,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通过对萱草与芝兰的提及,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莳药穿林复在巘:描绘在森林中种植药草的场景,表现自然的宁静。
- 浓香秀色深能浅:药草的香气浓烈,颜色鲜艳,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 云气垂来浥露偏:云雾低垂,恰好为露水所沾润,增添了清新感。
- 松阴占处知春晚:在松树的阴影下,感知春天的晚来,暗示时间的流逝。
- 拂曙残莺百啭催:清晨的莺鸟在鸣叫,催促春天的到来。
- 萦泉带石几花开:泉水环绕着石头,几朵花正在悄然开放。
- 不随飞鸟缘枝去:不随飞鸟飞去,而是选择在此处劳作。
- 如笑幽人出谷来:如同隐士从山谷中走出,寓意闲适与清静。
- 对之不觉忘疏懒:面对这美好,竟然忘却了懒惰。
- 废卷荷锄嫌日短:放下书卷,拿起锄头,觉得时间太短。
- 岂无萱草树阶墀:难道庭前没有萱草吗?
- 惜尔幽芳世所遗:可惜这些幽香被世人遗忘。
- 但使芝兰出萧艾:只要能让芝兰在萧艾中生长。
- 不辞手足皆胼胝:愿意为此付出艰辛。
- 宁学陶潜空嗜酒:宁愿像陶渊明那样空怀酒兴。
- 颓龄舍此事东菑:放弃世俗的农事,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笑幽人出谷来”,将隐士的清雅与自然相联系。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如“残莺百啭催”。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有对仗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热爱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草: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力量。
- 松阴:象征隐逸与宁静。
- 春天: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芝兰:象征高贵与纯洁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锄药咏》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钱起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莳药穿林复在巘”描绘的是哪种活动?
- A. 采茶
- B. 种药
- C. 砍柴
- D. 放牧
-
“如笑幽人出谷来”中“幽人”指的是?
- A. 诗人
- B. 隐士
- C. 旅行者
- D. 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淡宁静,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但更注重自我内心的归属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秋天山景的描写,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