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参歌》
时间: 2025-01-19 14:47: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参歌
作者:钱起 〔唐代〕
远公林下满青苔,
春药偏宜间石开。
往往幽人寻水见,
时时仙蝶隔云来。
阴阳雕刻花如鸟,
对凤连鸡一何小。
春风宛转虎溪傍,
紫翼红翘翻霁光。
贝叶经前无住色,
莲花会里暂留香。
蓬山才子怜幽性,
白云阳春动新咏。
应知仙卉老云霞,
莫赏夭桃满蹊径。
白话文翻译
在远公的林下,满是青苔,
春天的药草正适宜在石缝中生长。
往往有幽人寻水而见,
时常有仙蝶在云间飞来。
阴阳之间雕刻的花朵宛如鸟儿,
与凤相对、与鸡相连是多么渺小。
春风轻柔地吹拂在虎溪旁,
紫翼红翘的蝴蝶在阳光下翻飞。
贝叶前的色彩无常,
莲花会中的香气暂时留存。
蓬山的才子怜惜那幽静的性情,
白云和阳春激发出新的吟唱。
应当知道仙花在云霞中已成了老者,
不要只顾赏析那盛开的夭桃满小径。
注释
- 远公:指隐士,远离尘世的高人。
- 春药:春天的药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幽人:隐士或隐居的人。
- 仙蝶:传说中的仙蝶,象征美好与灵性。
- 阴阳:指宇宙的两种基本元素,常用来象征生命的对立统一。
- 贝叶:一种植物,常用于佛教典籍。
- 莲花:象征纯洁与优雅的花卉,常与佛教联系。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灵隐之地。
- 夭桃:指早春开花的桃树,象征短暂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0年,卒于公元799年。他以写景抒情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其诗作常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本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诗人个人隐逸思想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幽静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紫参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全诗通过描写生机盎然的春天和美丽的仙蝶,带给读者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中“阴阳雕刻花如鸟”和“春风宛转虎溪傍”这样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仿佛将自然的美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诗中“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一联,暗示了诗人对短暂美好的反思,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却也不应过于沉迷于短暂的享受。这种对美好与短暂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哲理的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公林下满青苔:描绘一幅静谧的林间景象,青苔的存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生机。
- 春药偏宜间石开:暗指春天的生命力,药草在石缝中生长,象征坚韧与希望。
- 往往幽人寻水见:隐士常常在寻水的过程中与自然相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时时仙蝶隔云来:仙蝶的出现象征着灵性与美好,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阴阳雕刻花如鸟:花朵如鸟,象征生命的多样性与美丽。
- 对凤连鸡一何小:对比凤与鸡,体现出自然界中生物的差异与美的相对性。
- 春风宛转虎溪傍:描绘春风轻拂的场景,增强了诗的动态感。
- 紫翼红翘翻霁光:蝴蝶的色彩生动,增添了视觉美感。
- 贝叶经前无住色:贝叶的色彩变化无常,象征生命的无常。
- 莲花会里暂留香:莲花的清香象征着高洁与独特。
- 蓬山才子怜幽性:描绘才子对幽静生活的喜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白云阳春动新咏:白云与春天的结合,象征新的开始与创造。
- 应知仙卉老云霞:提醒人们珍惜美好,反思生命的短暂。
- 莫赏夭桃满蹊径:劝诫人们不要沉迷于短暂的美好,而应追求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阴阳雕刻花如鸟”,将花比作鸟,增强形象生动性。
- 对仗:如“紫翼红翘”,字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莲花、仙蝶等,象征着高洁与灵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短暂美好的思考,强调珍惜当下,追求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苔: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宁静。
- 仙蝶:象征灵性、自由与美好。
- 莲花:象征高洁与心灵的纯净。
- 夭桃:象征短暂的美好与生命的无常。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阴阳雕刻花如鸟”意指: A. 花如鸟般美丽
B. 花与鸟的对比
C. 自然界的生物差异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夭桃”象征: A. 长久的美好
B. 短暂的美好
C. 自然的和谐
D. 隐士的生活 -
诗人的创作背景主要是: A.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B. 对城市生活的反思
C. 对战争的感慨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1-D,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探讨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诗词对比:
- 钱起的《紫参歌》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多强调生命的短暂与对美的反思,而后者则沉浸于宁静的生活哲学中。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