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渔父》

时间: 2025-01-04 07:55:21

讲虎天华随玉麈。

波心月在那能取。

旁舍老僧偷指注。

回头觑。

虚空特地能言语。

归对学徒重自诉。

从前见解都欺汝。

隔岸有山横暮雨。

翻然去。

千岩万壑无寻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父词/渔父
作者: 惠洪 〔宋代〕

讲虎天华随玉麈。波心月在那能取。
旁舍老僧偷指注。回头觑。
虚空特地能言语。归对学徒重自诉。
从前见解都欺汝。隔岸有山横暮雨。
翻然去。千岩万壑无寻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渔父在水边的情景,讲述了他随意的生活方式与对自然的感悟。月光在波心中闪烁,却难以捕捉;一位老僧在旁边默默指引,渔父回头一看,似乎听到了虚空中的言语。面对学徒,渔父重述自己的经历,感慨过去的见解曾经欺骗过他。河对岸的山在暮雨中显得模糊,渔父最终选择离去,四周的山川千岩万壑,仿佛再无寻觅的踪迹。

注释

  • 讲虎天华:指天上云彩的形态。
  • 玉麈:形容渔父的渔具或生活方式,象征清雅与自然。
  • 波心月:水中映出的月亮,代表自然的美景。
  • 旁舍老僧:指旁边的老僧,象征智慧与指引。
  • 虚空特地能言语:虚空中似乎有声音传来,强调自然的神秘。
  • 重自诉:再次倾诉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 千岩万壑:形容自然景观的复杂和广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惠洪,字宗道,号了庵,宋代诗人,高僧,善于诗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哲理思考。其作品多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的向往。惠洪在诗中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

诗歌鉴赏

《渔父词》是一首充满禅意与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渔父的形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渔父以简单的生活方式为背景,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的开头描绘了波心中的月亮,象征着一种难以捉摸的美感;老僧的指引则暗示了智慧的传承与领悟。

在对话中,渔父与学徒之间的交流体现了深厚的师徒情谊,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真理与成长的过程。过去的见解曾经误导了他,表明了对人生经验的反思和追求真理的渴望。最后一句“千岩万壑无寻处”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高峰,展现了人对自然与生活深刻的思考,仿佛在说,真正的智慧在于看破红尘,寻找到内心的宁静。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讲虎天华随玉麈:描绘渔父的生活画面,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2. 波心月在那能取:强调自然的美好而难以捉摸。
  3. 旁舍老僧偷指注:老僧似乎在默默指导,表现智慧的传递。
  4. 回头觑:渔父回头观察,暗示内心的思索。
  5. 虚空特地能言语:表达自然的神秘和深邃。
  6. 归对学徒重自诉:渔父与学徒的对话,反映经验的传承。
  7. 从前见解都欺汝:感叹过去的误解与成长的必经之路。
  8. 隔岸有山横暮雨: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9. 翻然去:渔父的决然离去,象征对世俗的超脱。
  10. 千岩万壑无寻处:最终的迷惘与追寻,展现哲理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波心月”比喻人生的美好与难以捕捉。
  • 拟人:自然的表达似乎有声音,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渔父的形象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父:象征简单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波心月:象征美好与虚幻,代表追求的理想。
  • 老僧:象征智慧的传递与内心的启迪。
  • 千岩万壑:象征人生的复杂与多变,暗示探索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父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世俗的烦恼
    B. 自然的和谐
    C. 财富的追求
    D. 个人的成就

  2. “波心月在那能取”中的“波心”指的是什么? A. 水的表面
    B. 心灵的深处
    C. 梦想的象征
    D. 自然的景象

  3.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什么情感? A. 迷茫与失落
    B. 宁静与满足
    C. 激昂与奋进
    D. 悲伤与痛苦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李煜的作品,表达对渔父生活的赞美。
  • 《山中杂诗》:王维的诗作,体现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作品还有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惠洪的作品更加强调了内心的思索与超脱,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田园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