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节妇篇
作者: 徐渭 〔明代〕
缟衣綦履誉乡邻,六十年来老此身。
庭畔霜枝徒有夜,镜中云鬓久无春。
每因顾影啼成雨,翻为旌门切作颦。
百岁双飞元所志,不求国难表忠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一位节妇的生活与心境。她身着素衣,脚踏轻履,受到乡邻的赞誉,六十年来始终如一,未曾改变。庭院中的霜枝在夜里显得孤寂,镜中的鬓发已久不见春光。每当她照镜子时,忍不住流泪,泪水像雨水一般倾泻而下;她的愁苦化作了心中的一缕愁思。她希望能够与自己的爱人双双飞升,不为国难而表忠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缟衣:指素白的衣服,象征守节。
- 綦履:指细致的鞋子,体现清贫与节俭。
- 誉:称赞。
- 庭畔:庭院旁边。
- 霜枝:秋冬时节的树枝,象征凋零。
- 云鬓:女性的发型,形容头发的美丽。
- 切作颦:指愁苦时不自觉地皱眉。
- 旌门:古代军队的门,象征忠诚与牺牲。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百岁双飞”,源于古代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表现出节妇对亡夫的怀念与忠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才华横溢,作品广泛,风格豪放,尤其以诗歌和绘画闻名于世。徐渭生平多次遭受政治打击,晚年愈加孤独,诗作常流露出悲愤与无奈。
创作背景:
《节妇篇》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以个人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表达对忠贞之爱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此诗通过节妇的视角,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困境和坚持。
诗歌鉴赏
《节妇篇》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节妇的心境。开篇以“缟衣綦履”自述,体现了她的清白与贞节,表现出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她的孤独与凋零,庭院的霜枝和镜中的云鬓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逝,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更是情感的高潮,每当她照镜子时,看到自己逐渐苍老的面容,便情不自禁地流泪,泪水如同雨水一般,寄托了她对逝去岁月和爱人的无尽思念。
最后,诗人以“百岁双飞”结束,表达了节妇对爱情的忠贞与向往,虽身处逆境,但心中依然希望与爱人双双飞升,不必以国家的困境来表明自己的忠诚。这种执着与深情,令人动容,也反映了对传统美德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缟衣綦履誉乡邻:以清白的衣着和朴素的鞋子赢得乡邻的赞美,体现节妇的贞洁。
- 六十年来老此身:六十年的岁月流逝,她的容颜依然如初,表现出岁月的无情。
- 庭畔霜枝徒有夜:庭院旁的霜枝在夜里显得孤独,象征她的寂寞。
- 镜中云鬓久无春:镜中映出的鬓发已久不见春光,暗示她失去了青春。
- 每因顾影啼成雨:每次照镜子都会流泪,反映她的内心悲伤。
- 翻为旌门切作颦:她的愁苦让她不自觉皱眉,传达出她的无奈与忧虑。
- 百岁双飞元所志:她希望与爱人双双飞升,这是她内心深处的愿望。
- 不求国难表忠臣:她不想以国家的动乱来证明自己的忠诚,表现出她对个人情感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庭畔霜枝”比喻节妇的孤独与凋零。
- 拟人:如“啼成雨”,将流泪与雨水相提并论,增强情感的表现。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多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节妇的视角,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女性在传统道德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与坚持,揭示了人性深处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缟衣:象征贞洁与清白。
- 霜枝:象征孤寂与岁月的流逝。
- 云鬓:象征美丽与青春的消逝。
- 泪水:象征悲伤与思念。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节妇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她内心的情感世界,深刻而富有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缟衣”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贞洁
- C. 财富
- D. 权力
-
“百岁双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国家的忠诚
- B. 对爱情的向往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友谊的珍视
-
诗中提到的“霜枝”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年龄的增长与孤独
- C. 繁荣与富贵
- D. 友情的深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展现了对爱情与忠贞的思考。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记忆与思念。
诗词对比:
- 《节妇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
- 两首诗均探讨了女性的情感与命运,徐渭的诗更侧重于节妇的孤独与坚守,而李清照则多渗透出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哀伤,展现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