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伍相国祠》

时间: 2024-12-29 03:51:56

萧条古堞树栖乌,载拜祠门落日孤。

报父有心终覆楚,杀身无计可存吴。

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苍凉失霸图。

回首荒台麋鹿地,属镂遗恨满姑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条古堞树栖乌,载拜祠门落日孤。
报父有心终覆楚,杀身无计可存吴。
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苍凉失霸图。
回首荒台麋鹿地,属镂遗恨满姑苏。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城墙萧条,树上栖息着乌鸦,
我来到祠堂前,夕阳孤独地落下。
我心中报答父亲的愿望,却终究覆灭了楚国,
为了报国而身死,却没有办法在吴国存活。
英雄的忠诚和孝道永留天地间,
山水苍凉,让我失去了霸业的图景。
回首那荒凉的台地,麋鹿在其间游荡,
我满怀遗恨,唯有在姑苏诉说。

注释:

  • 萧条:形容景象冷落,荒凉。
  • 古堞:古老的城墙。
  • 栖乌:指乌鸦栖息在树上。
  • 载拜:在此指到达,拜谒。
  • 落日孤:夕阳孤独地落下。
  • 报父有心:有心报答父亲的愿望。
  • 终覆楚:最终使楚国覆灭。
  • 杀身无计可存吴:为了报国而死,却无法在吴国生存。
  • 英雄忠孝:英雄的忠诚和孝道。
  • 山水苍凉:山水景象显得苍凉。
  • 荒台麋鹿地:指荒凉的台地,麋鹿在此出没。
  • 属镂遗恨:表达对往事的遗憾和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摅(约1630-1690),字宗元,号惭庵,清代诗人,著有《惭庵诗集》等,对文学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在古诗方面有一定影响。其作品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思考。伍子胥作为楚国的忠臣,最终却因国破身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忠孝精神的推崇以及对历史无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伍相国祠》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邃的诗作。开篇通过描绘古堞和栖乌的萧条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以此引入对伍子胥的追忆。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父亲的报答之心与对国家命运的无奈:虽有志于报国,最终却不得善终,反映出英雄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悲哀。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英雄忠孝精神的赞美,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带出对失去霸业的惋惜。最后,回首荒台,诗人利用麋鹿这一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遗憾,表达了对往事的追思与无尽的遗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人性光辉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萧条古堞树栖乌:描绘了荒凉的古城墙,树上栖息的乌鸦象征着孤独与凋敝。
    2. 载拜祠门落日孤:在夕阳落下的时分,诗人来到祠堂,感受到孤独和沉重。
    3. 报父有心终覆楚:诗人有心报恩,但楚国最终还是覆灭,表现无奈与悲哀。
    4. 杀身无计可存吴:为国捐躯,却无力在吴国生存,展现忠诚的无奈。
    5. 英雄忠孝留天壤:赞美英雄的忠诚与孝道,强调其精神永存。
    6. 山水苍凉失霸图:苍凉的山水映衬出失去的霸业,表达历史的无情。
    7. 回首荒台麋鹿地:回望荒凉的台地,麋鹿在此自由游荡,象征历史的遗留。
    8. 属镂遗恨满姑苏:满怀遗憾,在姑苏抒发对往事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 意象:通过“古堞”、“乌鸦”、“夕阳”、“荒台”等意象,构建出苍凉而深邃的意境。
    • 象征:麋鹿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遗憾,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伍子胥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道的推崇,揭示了历史英雄的悲剧命运,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历史与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古堞:象征历史的遗迹,传达出时光的变迁与沧桑。
  • 乌鸦:常被视为孤独和不幸的象征,烘托出诗人的心境。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希望的消逝。
  • 英雄:代表着忠诚、勇敢与牺牲,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
  • 荒台:体现了战乱后的荒凉与对往事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伍子胥
    b) 项羽
    c) 刘邦
    答案:a) 伍子胥

  2. 诗中提到的孤独意象是哪个? a) 夕阳
    b) 乌鸦
    c) 麋鹿
    答案:b) 乌鸦

  3. 诗人表达了对何种精神的推崇? a) 忠诚与孝道
    b) 财富与权力
    c) 自由与放荡
    答案:a) 忠诚与孝道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离骚》与《谒伍相国祠》:二者均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忠诚的思考,但《离骚》更多地体现了个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而《谒伍相国祠》则更加强调历史人物的忠诚与悲剧命运。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概论》,作者:李某某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作者:王某某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作者:张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