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吴国器韵》

时间: 2025-01-01 15:43:09

平生不作稻粱谋,身世江湖一舸浮。

顾我方论天下事,喜君还向古人求。

涂穷解识知津意,岁晚应甘短褐忧。

便欲尽携书策卖,东家还许问邻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吴国器韵
平生不作稻粱谋,身世江湖一舸浮。
顾我方论天下事,喜君还向古人求。
涂穷解识知津意,岁晚应甘短褐忧。
便欲尽携书策卖,东家还许问邻不。

白话文翻译:

这一生我从不为米粮而谋划,
我身世漂泊如江湖上的一叶小舟。
只顾着讨论天下大事,
高兴的是你还向古人寻求智慧。
在路途尽头我懂得了渡口的意义,
岁末时节我也甘愿承受短小衣物的忧愁。
我真想把书和策划全都带去贩卖,
东家却允许我去问邻居吗?

注释:

  • 稻粱谋:指谋划生计,尤其是与农业、粮食相关的谋划。
  • 江湖:指漂泊不定的人生状态,也可以指社会。
  • 津意:津指渡口,意指对人生道路的理解。
  • 短褐忧:短褐指衣衫褴褛,忧则是忧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卫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诗文见长,常关注社会与人生,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现实的思考。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与个人生计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慨。

诗歌鉴赏:

《次吴国器韵》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观的诗作。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明确表示自己不愿为米粮而奔波,体现出一种对世俗追求的超然。诗中提到的“身世江湖一舸浮”,将诗人的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状态形象化,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接着,诗人提到“顾我方论天下事”,显示出他对时事的关注与思考,体现出一种士人担当。同时,诗人对古人的求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体现了士人对历史智慧的依赖。

最后,诗中描述的“便欲尽携书策卖”,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苦闷,尽管有着知识和见识,但在困苦中仍要考虑生计。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平生不作稻粱谋”——强调诗人不愿为了生计而劳碌,立足于更高的理想。
    2. “身世江湖一舸浮”——生动地描绘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3. “顾我方论天下事”——表现出诗人对社会事务的关注。
    4. “喜君还向古人求”——表明对古代智慧的追求和依赖。
    5. “涂穷解识知津意”——在经历中理解生活的意义。
    6. “岁晚应甘短褐忧”——岁末时分,虽穿着简陋,却甘愿承受生活的困扰。
    7. “便欲尽携书策卖”——希望通过贩卖书籍来维持生计。
    8. “东家还许问邻不”——对未来的无奈与不确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江湖”,体现了人们无常的命运。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迷惘。
  • 主题思想: 诗歌整体上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思。诗人虽有才华,但仍需面对生活的艰辛,这种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意象分析:

  • 稻粱:象征世俗的物质追求。
  • 江湖:隐喻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 书策: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亦是诗人理想的寄托。
  • 短褐:代表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是? A. 非常追求
    B. 淡泊
    C. 无所谓

  2. “身世江湖一舸浮”表达了什么? A. 浪迹天涯
    B. 生活安稳
    C. 事业成功

  3. 诗中提到的“古人”指的是? A. 现代人
    B. 过去的智者
    C. 神话人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
    • 白居易《琵琶行》:描绘了人生的无奈与追求。
  •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卫博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是一种豪迈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