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湖生夜月,千里满寒流。
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相思路渺渺,独梦水悠悠。
何处空江上,裴回送客舟。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月光照耀着五湖,寒冷的江水在千里之外流淌。
远望烟雾和霞光已经消散,天地之间只剩下凄凉的秋意。
思念之情萦绕心间,独自在梦中徘徊于无尽的水面。
哪里有那空荡荡的江面,送别客人的船只在回旋。
注释:
- 五湖:指泛指湖泊,此处代表广阔的水域。
- 寒流:指寒冷的水流,表现了秋天的寒冷气息。
- 旷望:远望,开阔的视野。
- 烟霞:指雾气和云霞,通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
- 渺渺:形容细微、不易察觉,通常用来形容思念的感觉。
- 悠悠:形容缓慢而悠长,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
- 裴回:形容船只在水面上的行驶状态,表示离别的依依不舍。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涉及的“月”、“江”、“秋”等元素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孤独与思念,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惜别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字景明,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卢孟明分别之际,夜宿南湖时写下,反映出作者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结合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
诗歌鉴赏: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夜晚的湖边,月光洒满湖面,寒流滚滚,四周的景色似乎都在呼应着他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开篇的“五湖生夜月,千里满寒流”通过描绘广阔的湖面与流动的寒水,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冷清的意境,既反映了自然的广袤,也映衬了诗人心中的孤独。
接下来的“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更是将季节的变迁与思念的情感相结合,描绘出一种萧瑟的秋意,仿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已消逝,剩下的只有凄凉的天地。相思之情在“相思路渺渺,独梦水悠悠”中愈发明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同那无尽的水流,绵延不绝,令他在梦中也难以释怀。
最后一句“何处空江上,裴回送客舟”则将送别的情景呈现,诗人追忆送别时船只在江面上回旋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似乎希望时间能够停留在这一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感慨,表现出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湖生夜月”:夜晚的月光照耀着广阔的湖面,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 “千里满寒流”:千里之外的寒流,传达出秋夜的寒冷与孤寂。
- “旷望烟霞尽”:在辽阔的视野中,烟雾和霞光已消失,象征着往日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 “凄凉天地秋”:天地之间充满了凄凉的秋意,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 “相思路渺渺”:思念的路途漫长而细微,表达了难以言喻的思念之情。
- “独梦水悠悠”:一个人在梦中沉浸在悠长的水面之上,象征着孤独和对友人的怀念。
- “何处空江上”:追问在哪里可以看到空旷的江面,隐喻对友人的思念。
- “裴回送客舟”:船只在水面上徘徊,象征着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流”比喻离别后的凄凉。
- 拟人:将“梦”与“水”结合,表现出思念之情的生动。
- 对仗:如“生夜月”与“满寒流”,形成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表达了在自然景色中,内心情感的交织与复杂,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 湖水:象征深邃与孤独。
- 秋天:象征萧瑟与离别。
- 船:象征离别与旅途。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流”是指什么?
- A. 温暖的水流
- B. 寒冷的水流
- C. 潮湿的空气
-
“相思路渺渺”中的“渺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难以言喻
- C. 轻而易举
-
诗中哪一部分描绘了送别的情景?
- A. 五湖生夜月
- B. 何处空江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皎然的《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有对月的描写,但皎然更多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网络文献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