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村道中》

时间: 2025-01-19 19:01:12

林栖野吸散鸦群,极目风霾乱日曛。

短麦良良乾忆雨,远峰黯黯细输云。

愁逢杂路寻车辙,赖有高林出酒巾。

辄得问津凡父老,不应看客废锄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村道中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林栖野吸散鸦群,
极目风霾乱日曛。
短麦良良乾忆雨,
远峰黯黯细输云。
愁逢杂路寻车辙,
赖有高林出酒巾。
辄得问津凡父老,
不应看客废锄耘。


白话文翻译:

在林中栖息的地方,野鸦聚集飞散;
远望去,风卷霾霭,太阳在朦胧的日暮中隐现。
短短的麦穗在阳光下干得发黄,令人想起往日的雨水;
远处的山峰,黯淡无光,细雨轻轻飘洒在云间。
愁苦地在杂乱的道路上寻找车辙的痕迹;
幸好有高大的林木,能为我提供酒巾。
随意问路的乡亲老者,
也不该让看客们荒废了耕种的时光。


注释:

  • 林栖:指在树林中栖息的动物。
  • 野吸散鸦群:形容野外的乌鸦聚集与飞散的景象。
  • 极目:极目远眺,表示视野的开阔。
  • 风霾:指风起时带来的阴霾天气。
  • 短麦良良:短小的麦子,形容生长良好的麦田。
  • 愁逢:愁苦地遇到。
  • 杂路:指杂乱的道路,可能是未修整的乡间小道。
  • 父老:指年长的乡民。
  • 废锄耘:指荒废耕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擅长词作和诗歌。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严谨的结构而著称,代表作有《兰陵王》、《夜雨寄北》等。

创作背景:

《楚村道中》创作于周邦彦游历楚地时,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相结合,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刻眷恋以及对农耕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楚村道中》是周邦彦在乡村游历时的所思所感,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首联“林栖野吸散鸦群”,通过描绘乌鸦的聚散,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接着“极目风霾乱日曛”,展现了眼前的风景,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生活的思考。

中间两联以短麦与远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短小的麦穗让人思念雨水,体现了对丰收的期盼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而“愁逢杂路寻车辙,赖有高林出酒巾”则表达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渴望,借高林的庇护,象征着友好与温暖。

最后两句“辄得问津凡父老,不应看客废锄耘”,则是对乡村老者的敬意与关注,表现了对农耕生活的珍视,强调了人们不应只做看客,而应参与到生活的劳动中去。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栖野吸散鸦群:描绘了林中的乌鸦,反映出自然的生机。
  2. 极目风霾乱日曛:表现出远望的景象,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
  3. 短麦良良乾忆雨:短小的麦穗让人忆起过往的雨季,表现出对天候的依赖。
  4. 远峰黯黯细输云:远山的黯淡与细雨缥缈云层,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5. 愁逢杂路寻车辙:在杂乱的道路上寻找车辙,表达了迷茫与困惑。
  6. 赖有高林出酒巾:高大的树林成了避难所,象征着希望与庇护。
  7. 辄得问津凡父老:随意询问乡亲,体现出对人情的关注。
  8. 不应看客废锄耘:强调参与乡村劳动的重要性,表现出对生活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短麦良良”,比喻麦穗的生长状况。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使其具有情感,如“愁逢杂路”。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农耕生活的尊重,反映出一种追求真实与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栖: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栖息。
  • 鸦群:代表自由与不羁的生活。
  • 短麦:象征着农田的辛勤与希望。
  • 远峰:代表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高林:象征庇护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林栖野吸散鸦群”的意思是: A. 森林中有很多鸟
    B. 乌鸦在林中飞散
    C. 鸦群栖息在林中

  2. 诗中描绘的“短麦”指的是什么? A. 麦子长得很好
    B. 麦子在干旱中枯死
    C. 麦子生长得很短

  3.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态度是: A. 反感
    B. 赞美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但重在个人情感的抒发。
  • 《春望》:则展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情感更为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周邦彦的作品在描绘乡村自然与生活方面更为细腻,关注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