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巽伯韵》

时间: 2025-01-04 10:47:21

蜡封泥印了不勤,索居十载常念群。

恋乡宁饮建溪水,怀友忽梦龟山云。

閒中意度不沾俗,老去词华全付君。

阿戎来归得新语,戏笔报谢非夸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蜡封泥印了不勤,
索居十载常念群。
恋乡宁饮建溪水,
怀友忽梦龟山云。
閒中意度不沾俗,
老去词华全付君。
阿戎来归得新语,
戏笔报谢非夸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诗人用蜡封和泥印形容自己的不勤奋,隐居十年常常思念朋友。宁愿饮用故乡的溪水,偶尔在梦中见到龟山的云彩。闲暇时光中,心境超脱,不沾染世俗的污垢,年老时的才华全都寄托于他人。阿戎归来给我带来了新的话语,我用笔戏谑地向他致谢,这并不是夸耀的文辞。

注释:

  • 蜡封泥印: 意指封闭、隔绝,形容作者在隐居生活中对外界的疏离。
  • 索居: 指独自居住,不与他人交往。
  • 建溪水: 建溪是指故乡的溪流,表达对故乡的牵挂。
  • 龟山云: 龟山是指作者梦中所见的景象,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闲中意度: 在闲暇时间,心境达到超脱的状态。
  • 老去词华全付君: 年老时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寄托于后辈或朋友。
  • 阿戎: 可能是诗人友人的名字,象征着友谊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处于动荡的历史背景中。他的诗词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常以山水、友人、故乡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隐居生活中所作,表达了他在孤独中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怀念。诗人身处的社会背景动荡不安,个人的隐居生活成为他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

诗歌鉴赏:

《次李巽伯韵》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在十年的隐居生活中,心中常念着故乡与朋友,展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开篇用“蜡封泥印”描绘了他与世隔绝的状态,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无奈。然而,诗中又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泊与洒脱,诗人宁愿饮乡水、梦故云,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中间几句提到“闲中意度不沾俗”,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逐渐走向精神上的自由与升华。他的才华与思想不再是为了追逐名利,而是愿意将其寄托于他人,显示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与自省。最后,通过对阿戎的问候与戏谑,诗人展现了友情的温暖,尽管身处孤独的环境,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幽默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蜡封、溪水、龟山等意象交织在一起,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示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文化气质与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蜡封泥印了不勤: 表达了隐居生活的状态和对外界的封闭。
    • 索居十载常念群: 反映了作者在孤独中对友人的思念。
    • 恋乡宁饮建溪水: 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 怀友忽梦龟山云: 梦中见到朋友的象征,体现了深厚的情感。
    • 閒中意度不沾俗: 强调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 老去词华全付君: 对未来的寄托,体现了对后辈的期望。
    • 阿戎来归得新语: 朋友的归来带来新的交流与启发。
    • 戏笔报谢非夸文: 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对仗: “蜡封泥印”与“恋乡宁饮”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蜡封泥印”暗喻诗人对世俗的隔绝。
    • 象征: 龟山云象征着友谊与美好的回忆。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超然于世俗的心态,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蜡封泥印: 象征着孤独与隔绝。
  • 建溪水: 代表着故乡的温暖与亲切。
  • 龟山云: 友谊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闲中意度: 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蜡封泥印”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的勤奋
    • B. 诗人的孤独与隔绝
    • C. 诗人与朋友的关系
    • D. 诗人的故乡
  2. “恋乡宁饮建溪水”中“建溪水”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的故乡
    • C. 诗人的隐居地
    • D. 诗人的创作来源
  3. 诗中“阿戎来归得新语”中的“阿戎”代表什么意思?

    • A. 诗人的故乡
    • B. 诗人的朋友或知己
    • C. 诗人的敌人
    • D. 诗人的老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子翚与陆游的作品,二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怀念,但刘子翚更倾向于内心的超脱,而陆游则带有更多的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