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分房圆戢戢,弄色翠娟娟。
摘实怜空的,方知雨露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池塘中的莲花。莲花在水面上分散而圆润,颜色鲜艳如翠绿的衣裳。采摘莲蓬时,才发现空着的莲蓬更让人怜惜,才明白雨露的滋润是多么的珍贵。
注释:
- 分房:指莲花分散在水面上,像房间一样布置开来。
- 戢戢:形容莲花的形态圆润、饱满。
- 弄色:指莲花的色彩在阳光下显得鲜艳动人。
- 翠娟娟:形容颜色鲜亮如翠绿的衣裳。
- 摘实:摘取莲蓬。
- 怜空的:可怜那些未结果的莲蓬。
- 方知:才明白。
- 雨露偏:雨露的滋润是特别的、难得的。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雨露”象征着自然的滋养,古代诗词常用来比喻生活中的恩惠和机缘。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常常被用作高洁、清白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池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池莲四咏·子》以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池塘中莲花的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以“分房圆戢戢”描绘出莲花在水面上生长的姿态,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片翠绿的莲叶和娇艳的花朵。这种生动的写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的“弄色翠娟娟”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色彩之美,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使得莲花的色泽在读者心中生动起来,仿佛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自然的清新与艳丽。
而后两句“摘实怜空的,方知雨露偏”,则通过摘取莲蓬的动作,表现出对未结果莲蓬的怜惜,提醒我们去珍惜自然给予的恩惠。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却珍贵的东西,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厚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房圆戢戢:莲花在水面上分散,形态圆润。
- 弄色翠娟娟:色彩鲜艳,如翠绿的衣裳。
- 摘实怜空的:采摘莲蓬时,怜惜那些未结果的。
- 方知雨露偏:才明白雨露的滋润是多么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比作娇艳的衣裳,增强形象感。
- 对比:空的莲蓬与成熟的莲蓬形成对比,突显珍惜之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珍惜,强调了生活中的美丽与珍贵,鼓励人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纯洁、高雅。
- 雨露:象征自然的恩惠与滋养。
- 翠色: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分房圆戢戢”中的“戢戢”是指: A. 形态饱满 B. 颜色鲜艳
C. 摘取莲蓬 -
诗人通过“摘实怜空的”想表达什么? A. 对莲花的喜爱
B. 对未结果的莲蓬的怜惜
C. 对雨露的赞美 -
诗中所提到的“雨露”象征: A. 财富
B. 自然恩惠
C. 时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同样描写自然,通过对竹林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之美。
- 孟浩然《春晓》:通过春天的景象,传达出对生命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