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九日登宣武门楼
作者:李英 〔明代〕
原文展示:
九日周南客,千山蓟北楼。
高云扶殿出,紫气抱城流。
海树含斜日,关门送晚秋。
不堪风景异,吟望思悠悠。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初九这天,身为周南的客人,我登上千山与蓟北的楼阁。高高的云彩托起宫殿,紫色的气息环绕着城池流动。海边的树木映照着斜阳,城门送走了晚秋的气息。眼前的风景让我难以忍受,心中思绪万千,无法平静。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周南:古地名,此处指周南地区。
- 蓟北楼:指位于北方的高楼,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高云:形容天上的云彩高耸,寓意壮丽的景色。
- 紫气:象征吉祥的气息。
- 海树:指沿海的树木,表现出海边的自然风光。
- 关门:指城门,象征着进入和离开的界限。
- 思悠悠:表达了诗人心中悠长的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英,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既是应景的活动,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慨。重阳节是一个寄托思念与祝福的节日,诗中蕴含着这种文化情感。
诗歌鉴赏:
《九日登宣武门楼》是一首描绘秋日重阳登高的诗作,诗人在重阳佳节时登楼远望,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全诗以四联构成,描写了高空的云彩、城池的气息、海边的树木与秋天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中的“高云扶殿出,紫气抱城流”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高远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思考。而“海树含斜日,关门送晚秋”则营造了一种温柔而淡淡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不堪风景异,吟望思悠悠”则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升华,尽管四周的风景美好,但心中却难以平静,情绪复杂,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美的描绘中融入了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日周南客”:在重阳节之际,身为外乡人。
- “千山蓟北楼”:登上高楼,俯瞰千山。
- “高云扶殿出”:形容高高的云朵托起了宫殿。
- “紫气抱城流”:紫色的气息环绕着城池。
- “海树含斜日”:海边的树木映照着落日。
- “关门送晚秋”:城门迎接着晚秋的到来。
- “不堪风景异”:面对不同的风景,感到难以忍受。
- “吟望思悠悠”:吟诵与凝望中,思绪悠长。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紫气抱城”,形象地描述了气氛的美好。
- 拟人:如“关门送晚秋”,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绘重阳时节的自然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美景的赞美和对内心思绪的感慨,折射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高云:象征着高远与希望。
- 紫气:寓意吉祥与美好。
- 海树: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斜日: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暮色的到来。
- 晚秋:象征着人生的成熟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答案:B
-
诗中“高云扶殿出”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云彩低垂
- B. 云彩高耸
- C. 云彩消散
- 答案:B
-
最后一句“不堪风景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风景的赞美
- B. 对风景的厌倦
- C. 对风景的冷漠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杜甫的《登高》则展现了人生的感慨与对故国的思念,两者都涉及到在特定节日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中国文化与传统节日》